投稿
首页 > 农业种植技术 > 解析小麦孢囊线虫病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解析小麦孢囊线虫病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农信网 2012-02-17 18:29:30 农业种植技术 177

解析小麦孢囊线虫病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的种植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但是丢小麦来说又是病虫害多发的农作物,而小麦孢囊线虫病就是其多发的一种病害。小麦受害后,从苗期稻成熟均能表现出症状。受害幼苗主要表现分蘖粗肿,叶片皱褶卷曲;抽穗前后的病株,除叶片皱褶卷曲外,还表现叶鞘松弛,茎秆肥肿弯曲,有时呈“Z”字形,在叶片上偶尔可见圆形突起的瘿瘤。线虫破坏子房,可形成虫瘿。虫瘿较麦粒粗短,因而致使病穗的颖壳及芒外张。虫瘿逐由绿色变为油绿色,最后呈栗褐色,且坚硬,内部充满白色絮状的休眠线虫。

小麦线虫病是由一种粒线虫侵染引起的。线粒虫卵粒长圆形,外被透明、具有韧性的卵壳;一龄幼虫先盘于卵壳内,后破卵壳而出,随机脱皮成二龄幼虫。二龄幼虫生长期长,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在干燥的虫瘿内可存活十年左右。在幼嫩的虫瘿内可挑出成虫。雌虫体大且弯曲,头部有矛状吻针,后连食道。食道上有食道球和3个唾液腺;雄虫体小、卷曲不显着,尾部有膨大的翅状抱片。其发生规律,种内夹带的虫瘿是引发病的主要原因。当虫瘿随麦种播入田间后,虫瘿吸水,二龄幼虫陆续爬出,以吻针刺穿芽鞘组织,钻至生长点附近营外寄生生活。小麦幼穗分化后,幼虫侵入子房,营内寄生生活,吸食子房内的营养,雌雄开始分化,交配产卵,致使子房的外壁组织变成处于的外皮。以二龄幼虫在虫瘿内休眠。随小麦收获脱粒,虫瘿又混杂于种子中。麦种夹带虫瘿量的多少与发病轻重有密切的关系,麦种含瘿率0.1-1%时,发病率可达2-19%。冬麦迟播,麦苗出土慢,有利于线虫侵染;夏季土壤干燥,有利于线虫虫瘿在内越夏。

防治方法

实行植物检疫:无病区调进种子时,应严格检验;病区要建立无病种子田。

汰选麦种:利用虫瘿比重轻的特点,进行清水选种,或用30-40%的粘土泥水选种,也用20%盐水或26%磷酸铵水选种。清水选种动作要迅速,随搅随捞,以免虫瘿吸水下沉,用盐水选种后,种子要用清水洗净。硫酸铵水选种后,如用石灰水浸种,也需洗净。还可利用种子和虫瘿形状、大小上的差异,进行机械汏除。选出的虫瘿,不要随意倒入粪肥或田间。有土壤传染的地区,可实行一年轮作。

解析小麦孢囊线虫病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下一栈

    下一栈

    小麦产量对于很多家庭至关重要希望可以找到种安全、高效防治方法。

    2019-06-07 08:18

  • 子程

    子程

    很多农作物都会面临这样问题希望农业技术可以不断进步提供更好防治方案。

    2016-12-30 11:41

  • 月亮之梦

    月亮之梦

    这个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希望可以有更多专家学者分享防治有效方法。

    2014-07-25 15:05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