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业种植技术 > 如何应对种麦遇“夹秋旱”

如何应对种麦遇“夹秋旱”

农信网 2018-10-22 08:40:31 农业种植技术 245

如何应对种麦遇“夹秋旱”

“夹秋旱”是指9—11月小麦整地播种期和苗期,气温持续偏高、降水稀少、空气干燥、蒸发旺盛,致使土壤迅速失水、土壤湿度降至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为50%以下的一种大气-土壤干旱现象。据统计,黄淮海地区轻“夹秋旱”2-3年一遇,重者4-5年一遇,严重“夹秋旱”8—10年一遇。北部和西部的出现机率大于南部和东部。

由于秋季是夏冬季风的交替过渡季节,锋面和雨带的位置是受季风强度决定的,当蒙古高压占据华北和华中以后,云雨带便随锋面移至长江以南,黄淮海地区出现秋高气爽天气,是造成夹秋旱的天气原因;该区西部地势高,北部多砂质土,中部为黄泛区,南部为砂礓、黑土,土壤蓄水能力差、易涝易旱,是形成夹秋旱的地理原因。

农谚:“麦怕胎里旱”。适时降水有利提高整地、播种质量,保证苗齐苗壮和安全越冬。“夹秋旱”年份,空气干燥,土壤含水量减少,适耕期短,整地播种质量差,降低出苗率和整齐度,造成次年减产。据统计淮北小麦7个减产年中,“夹秋旱”占4年以上。

防御“夹秋旱”,首先要蓄墒防旱,及时中耕,防止跑墒,随耕随耙,耙细耙平,以备足墒播种。其次,扩大机耕、机播面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保墒防旱,充分利用较好的表墒提高播种质量,达到苗全、苗齐、苗匀的目的。第三,借墒,抢墒和造墒播种。表土干旱下层墒好,可开沟借墒播种,使种子出苗;降雨后或墒情较好,适时抓紧抢墒播种,保证出苗;土壤干旱采用湿粪、湿种增湿开沟播种,或流水造墒引苗出土。此外,增施有机肥料培养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蓄水能力、并采用抗旱稳产的优良品种等,也是经济有效的措施。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石墙

    石墙

    希望更多农民能够通过这些方法处理旱情大限度地保护他们庄稼和农作物。

    2022-02-07 07:39

  • 西风凋碧

    西风凋碧

    我在这个行业工作多年但仍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感谢作者分享这些知识。

    2021-01-02 00:00

  • 美丽相约

    美丽相约

    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多有用信息让我更了解如何应对种麦遇到“夹秋旱”。

    2019-11-27 16:20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