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我国养猪场检出149种耐药基因(养殖户喂有机砷)

我国养猪场检出149种耐药基因(养殖户喂有机砷)

农信网 2023-01-16 04:28:01 畜牧养殖 324

我国养猪场检出149种耐药基因(养殖户喂有机砷)

为了让猪长得快且貌似健康,过量的抗生素、重金属进入了养猪场。这些错误溢出养殖业后,直接增加了人类食品安全和健康风险

一种新型污染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产自养殖业,流到环境中,游离于各国现有污染物排放清单之外,却给人类带来真实的威胁。

一个中美联合研究团队调查了三个年产肉猪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分别位于北京、福建莆田和浙江嘉兴郊区。研究结果显示:国内一些养猪场药物滥用情况严重,以致养猪场成为耐药细菌的选拔场。通过猪的粪便,这些耐药细菌流入外界环境,可能产生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细菌。

耐药细菌,是那些发生基因突变后,从而进化出耐药性的细菌。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加速细菌的耐药性。

这个研究团队以三个养猪场的猪粪便、粪便堆肥和养猪场附近使用堆肥的农田土壤为样本,共检测到149种耐药基因,其中,有63种的浓度比原始森林的土壤检出量高出上百倍,甚至有的高达近3万倍。这意味着,这些养猪场在抗生素的种类和数量上严重滥用。《财经》记者的调查也显示,同样的问题在国内其他养殖业也普遍存在。由此带来的公众健康风险的攀升,亟须充分评估与应对。

危险的添加物

袁亮(化名)在北京东郊经营一个小养猪场。四年前,他刚入行的时候,对养殖知识一窍不通,本该半个月给猪打一次的药,为了见效快,每星期打一次,“结果间隔时间太短,猪不吃食,还发高烧”。焦头烂额的袁亮问询兽医后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药物。

在国内养殖业,相当多的从业人员像袁亮一样,缺乏科学养殖知识。江西省宜丰县的一名兽医告诉《财经》记者,当地养殖户在使用抗生素时,不考虑毒副作用,只考虑疗效,为了见效快,还会把几种抗生素混在一起大剂量使用。

袁亮场里的猪,最常见的发病就是腹泻、伤寒和气喘,“跟人一样,天冷天热的时候,就容易得病”。过去,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属于容易治疗的细菌性疾病,现在却变得不易治疗,成为猪的主要传染病。

因为,一种方法正在养殖业盛行——相比治疗性用药,饲料中被添加了更多的抗生素,继而进入猪的体内。

早在70年前,科学家就发现,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者其发酵残渣,可以促进畜禽生长。1950年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从此,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全球广泛使用。

据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教授肖永红介绍,国外近来研究表明,抗生素不能促进动物生长。这种错觉主要来源于几十年前,动物养殖条件差,容易患病,那时添加抗生素可能减少动物患病,生长加快,但并非抗生素的直接作用。

袁亮的猪场,近200平方米的地方,饲养了200多头猪。每个猪圈只有六七平方米大,里面挤着七八头猪,在石灰铺的地面上,猪的排泄物随处可见。袁亮每天都要清理两次粪便。在这样拥挤的养猪场里,细菌滋生。

那些在猪体内抵抗住抗生素的绞杀、而侥幸存活的细菌会进化出耐药性,这些带有耐药细菌的猪肉在烹饪时,如果没有被充分加热,杀死全部耐药细菌,耐药性就可能“移植”给人体,使部分抗生素对人失效,严重时导致无药可医。

农业部早已注意到这个现象,要求药物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都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即畜禽在屠宰前或乳、蛋产品上市前,应与最后一次用药间隔一定的时间。经过休药期,暂时残留在动物体内的药物,可以被分解至完全消失,或对人体无害的浓度。

然而,这一食品安全防范措施在基层并未得到有力执行。前述基层兽医说,“检疫部门检测不认真,一头猪交几块钱,就给开一个检疫证。”袁亮们基本不会管休药期的要求,屠宰前也会超量用药。

另一种风险近年也从养殖业显现出来。国内养猪场的猪,普遍存在体内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往饲料中添加一些稀有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可以为动物生长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肉猪中,最常见的超量重金属是铜。

铜、锌等重金属元素很难被猪完全吸收利用,一部分超标的重金属会在猪的内脏中聚集,很多中国人有吃动物内脏的习惯,更易摄入这部分重金属。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寒荒暗夜

    寒荒暗夜

    这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严重问题。

    2023-09-19 01:27

  • 翁陈小宝

    翁陈小宝

    这太可怕了!我们不仅要对养殖户加强管理和监督,也要从消费端减少对这些肉制品的需求。

    2023-05-19 02:57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