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业种植技术 > 正确选用农药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正确选用农药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农信网 2023-04-29 06:56:01 农业种植技术 406

正确选用农药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确保作物稳定高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滥用农药现象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农药的科学、安全使用问题,山西农科110专家、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研究员方果专门做了详细的介绍。

记者:方老师您好,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也会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请问,要做到科学使用农药应遵循哪些原则?

方果(以下简称方):使用农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一是要坚持预防为主,把握用药时期。对于大多数病害特别是经济作物病害,我们在制定防治策略时,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即在确定某种病害可能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病症还不明显),就要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阻止、延缓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果等到病症明显时或大面积流行时,即使多次用药,大量用药,损失也在所难免,而且极易造成残留超标、污染环境。但在发生初期往往由于为害症状轻,农民不易察觉,或此时不认同预防的重要性而不开展防治,等病症明显了才防治。因此,多数杀菌剂并非效果不好,而是错过了最佳使用时间。

二是把握好用药量、用水量。一些农民朋友在配制农药药液时,往往喜欢多加药,认为浓度大效果好。其实不然,一味加大农药浓度会强化病害的耐药性,超过安全浓度还会发生药害。因此,单纯提高药液浓度,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些地方由于缺水,农民朋友加水少,这也不对,因为在农药有效浓度内,效果好坏取决于药液的覆盖度,如喷施土壤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时,如土壤墒情差,就必须加大对水量,以便形成封闭膜,否则药液只呈点状分布,达不到封闭的效果。

三是轮换使用农药,延缓抗药性。抗药性在使用某一种杀菌剂防治某种病害一段时间后,继续使用原来的剂量,所取得的防治效果明显下降,以至于成倍地增加农药的使用剂量,也不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这种现象就称为抗药性。

抗药性是表明病草鼠害虫抵抗农药的能力。抗药性产生的过程就如同过筛,筛下了不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而含有抗药性基因的病害孢子、菌丝体等个体被留下。筛眼的粗细就如同农药的使用剂量,当使用量越大时,留下抗药能力强的个体就越多。使用同一种农药的时间也长,就越增加适应这种农药的个体数。

一种农药,如果连续使用,就很容易使那些留下的抗性个体比例数上升,病虫种群适应这种农药的速度就会加快,即抗药性产生的速度加快;所以,再好的农药品种也不能长期连续使用,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农药或一类农药,必然会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导致效果下降。但如果间断地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病虫个体就需要更多的时间适应不同农药环境,从而产生抗性的速度就缓慢。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杀虫剂如此,杀菌剂也如此。

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和轮换使用能有效阻止和延缓了病害对杀菌剂抗性的增长,甚至可以促使已经产生抗药性的病害恢复对农药的敏感性。

轮换和交替使用农药是采用作用机制不同的一种或几种药剂轮换使用,例如,两种药剂之间交替使用或者三种药剂轮换使用。这种交替和轮换使用的办法,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例如,可以在病害发病前和发生期间适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轮换使用,也可以在不同地块之间进行轮换。

但是我们要避免同一作用机理杀菌剂互相之间轮换使用,降低具有同一作用机理杀剂的选择压。因为同一作用机理杀菌剂之间往往有较强的交互抗药性,如果在同一作用机理杀菌剂中实施交替和轮换使用,病害种群收到的筛选条件是差不多的,实际上对预防和延缓抗药性产生的速度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会加速抗药性的产生。

四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作物上与作物采收时之间的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每一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天数在农药标签中都有注明。为保证农产品残留不超标,在安全间隔期内不能采收作物。一般杀菌剂安全间隔期: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天,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5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7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7天,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5天,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2~3天,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4天。

记者:如何正确选用农药品种?

方:第一要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农药。在喷药以前,首先要确定以哪一种为防治对象,是病害就要用杀菌剂,是螨害就要用杀螨剂,是虫害就要用杀虫剂。在植株生长的某一个阶段,仅有一两种病害是主要种类需要防治。其他种类在防治主要病虫害时可以兼治。

第二要根据病害为害症状选择农药。每一种病害都有其为害症状表现:有的病症仅为害叶片在叶片上表现症状,有的病害仅为害果实并表现症状,有的病虫既为害叶片,也为害果实,但有的均表现症状,有的只在一个部位表现症状。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病害的为害特性,从而决定选择何种农药。

第三要根据病害的生物学特性选择农药。每种病害都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这些特性是开展病害防治的基础。例如,防治土传病害,一般在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应选择铲除性杀菌剂;而在秋春季,对乔木植物多使用保护剂预防病害的侵入。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出现发病中心,在拔除发病中心病株外,应选用治疗性强杀菌剂对发病中心及周围进行喷药防治;防治茎内病害则选用渗透性较强的杀菌剂。对于在叶片或果实上表现症状的病害,一定要提前使用保护剂。

第四要根据农药的特性选择农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时期,并非任何时期施用都能获得同样的防治效果。有些农药品种对气温的反应比较敏感,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效果不好,而在气温高时药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记者:农药减量行动,农药的科学合理安全使用至关重要。如何掌握科学合理安全的使用技术和用药量?

方:主要从六个方面。一是“选”。在农民朋友选购农药或农药销售人员推荐农药品种时,一定要懂得如何选。

二是“用”。农民朋友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知道如何配药,如何打药。配药必须是二次配药。大田喷雾施药要直线喷雾。

三是“精”。农民朋友在使用化学农药喷雾式一定要精准施药。重点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的基础上,精准对靶施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坚持预防为主,在最佳防治时期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和增加打药次数。

四是“替”。农民朋友在多次防治病虫时,一定要知道如何轮换使用农药品种,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五是“高”。农民朋友要选着先进的现代高效植保机械,提升雾化和沉降度,确保防治效果,防止跑、冒、滴、漏,提高农药利用率。

六是“统”。即推行病虫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打药乱”等问题。

我们在防治植物病害时,一定要树立预防为主,防病增产的理念。选用抗病品种是防病的首选。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李江涛

    李江涛

    Thanksforyourcomment!Ifyouhaveanyotherquestions,feelfreetoask.

    2023-10-24 15:10

  • 永衡♡

    永衡♡

    正确选用农药是保障我们健康重要举措关乎食品安全不能掉以轻心。

    2023-07-27 11:03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