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又称为河蟹,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广大消费者十分喜爱的高档水产品,也是出口创汇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
本技术为实现亩产河蟹50-60公斤,平均规格3两以上,回捕率达70%以上而设计。
一、池塘条件
池塘以新开池(推土机开挖)为最好,一般池塘也可。具体要求:面积10-30亩,最小不低于5亩,最大不超过50亩,水深1.2-2米,平均1.5米左右;坡比1:3-4,保证一定的浅滩区(缓坡河蟹不易打洞);淤泥10厘米以下,最好5厘米左右;池角圆弧形;池中央为浅滩区(平坦底质),最高水位0.5-0.8米,池中四周留埂浅滩脚前后外为深水区,宽5-8米,最高水位可达1.5-2米;进排水口设置于池塘对角线上,以利注水时形成循环水流;进排水方便,外河水质良好。根据具体情况可配套蓄水消毒净化池(种植水草及适量水葫芦),容水量为一次可加注蟹池20厘米水位为宜。
二、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一般要求在春节前完成。首先清除过多淤泥(老蟹池最好用推土机改造良质),清淤后曝晒15-30天,促进底泥有机质分解。然后灌水20厘水,用生石灰150-200公斤/亩全池泼洒,随即均匀翻耙底泥;也可结合使用茶粕除野,使用前将茶粕浸泡24小时,加1%食盐水,效果更佳,泼洒浓度为20-30克/立方米。
三、放种前准备
1.防逃设施 池埂四周内侧,用加厚薄膜,钙塑板,铝皮围起,入泥10-15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每隔0.5-1米设一桩支撑,最好在其外围四周设置网片,高2米。
2.过滤设施 60目双层筛网过滤进排水。
3.暂养区 在蟹种入池前10天,用网片圈池塘面积1/10-1/5作暂养区,地点为深水区或起捕集蟹沟处(水位相对深的区域),待水草覆盖率达50%-60%时撤除暂养区网片,暂养时间一般至4月份,最迟不超过5月底,以免影响河蟹生长。
4.选择蟹种 宜本地就近选购蟹种,要求规格基本均匀一致,足爪无损(包括爪尖无磨损),色泽光洁,清新无附着物,呈半透明状长脚长江水系蟹种,100-200只/公斤。
5.放养前处理 先用池水浸2分钟后提出片刻,再浸2分钟后提出,重复3次。后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浴30分钟左右,或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3-5分钟,再到塘口暂养区放养,放养蟹种时水位控制在50-60厘米(春季)。
四、放养模式
河蟹放种时间11-12月或2-3月中旬,最迟不超过4月初,水温5-10℃,其他搭配品种除鳜鱼(5-6月)外与河蟹放种时间基本同步,具体放养情况如下:
投放规格为160-200只/公斤长江水系蟹种,亩放300-400只,同时每亩投放5厘米以上鳜鱼种20-30尾,10厘米以上花、白鲢各50-100尾,青虾苗5公斤/亩,规格800尾/公斤。
五、水草种植
1.伊乐藻 在清塘消毒后移栽,数量10-15公斤/亩。
2.轮叶黑藻 在谷雨前后移栽,数量30公斤/亩。
3.黄草(马来眼子菜) 在放种前移栽,数量30-50公斤/亩。
4.空心菜(蕹菜) 在3月下旬4月初植播,或2月中旬大棚育苗后移栽,植播或移栽点在当时蟹池四周水位线向上岸坡20-30厘米处。亩用种0.05-0.1公斤,栽种空心菜主要是炎夏浅滩区域降温,促进河蟹生长,减少性早熟。
5.苦草(扁担草) 清明前7天浸种洒播,亩用种2-3公斤。
6.活螺 清明前后,投入活螺300公斤/亩。
7.青萍 6月移入适量青萍,控制覆盖率5%左右。
六、饲料投喂
1.以3月中旬始至4月,水温在10-12℃时,选择晴天,以新鲜小杂鱼煮熟后拌少量小麦粉团状多点投喂开食,日投一次,时间为下午5时,投食量为蟹虾体重的2-3%,此时最好投喂全价颗粒河蟹饲料,投食量稍减。
2.从5月始,水温在15-18℃时,每天投两次,上午8-9时,占日投量的30%,地点深水区;下午5-6时,占日投量的70%,地点浅滩区;至6月份,投食量从蟹虾总重的3%逐渐增加至7%。饲料以小杂鱼(蚌肉,螺肉也可)或全价颗料饲料为主,配20%-30%豆粕,玉米,小麦等。
3.从7月始,到8月中旬,日投2次(方法同上),以玉米、小麦、南瓜、山芋、黄豆、蚕豆、水草、青萍等植物性饲料为主(其中小麦、玉米、黄豆、蚕豆煮熟较好)。高温季节,为减少残饵污染,投颗粒料较佳,颗料日投量为3-5%。
4.从8月下旬到11月上旬,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占60%,配植物性饲料占40%,日投量为8-10%,日投两次(方法同上)。
5.11月中旬始,以植物性饲料玉米、小麦,豆粕等为主,日投一次,平均日投量为1-3%(晴天投喂)。
投饲原则注意检查,以2-3小时吃完为度,总体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5%-46%。
七、水质调节
1.透明度 5月前透明度为30厘米,5月后到夏季35-50厘米,原则上前期适当肥水,可防止青苔大量繁殖,中后期保持水质清瘦。
2.水位 从放种时0.5-0.6米开始,随着气温升高,视水草长势,每10-15天加注新水10-15厘米。3-5月水位0.5-0.7米(早期切忌一次加水过多);6-8月水位1-1.6米;9-11月水位1米左右。
3.生石灰等 生石灰在4-6月,每20天用一次,每次10公斤/亩,兑水均匀泼洒;6-9月,每20-25天用一次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在加注新水后泼洒;7-9月EM生物制剂全池泼洒4次(最少3次),用量每亩1公斤;光合细菌5-6公斤/亩泼洒或拌土底施,改善水质,促进有害物质(氨氮,硫化氢等)转化,提高河蟹抗病力。EM、光合细菌在生石灰等消毒剂用后7-10天使用,使用后20-25天方可泼洒生石灰等消毒剂。
4.换水 高温季节7-8月,每7-10天一次,换水30厘米;9-10月每周一次,换水三分之一,有条件的,每天注入新水,使其微流水循环,刺激河蟹生长发育。
5.施肥 早春,为促进青虾上市,水草生长,可视水体情况施肥(以磷酸二氢钙、复合肥为好);盛夏,因残饵,排泄物多,宜每15天进行一次磷酸二氢钙泼洒,新池2-3公斤/亩,老池3-5公斤/亩。
八、病害防治
4月底5月初,0.3克/米3纤虫净(甲壳净或纤虫必克等)杀灭纤毛虫等,二天后换水,5-6月份用一次溴氯海因0.3克/米3。
2.6-9月,EM生物制剂拌饵投喂,一般在EM泼洒后即拌饵投喂,干料添加1%,新料添加2-3%,每次连服3天。
九、脱壳期管理
掌握脱壳规律,预测下一次脱壳高峰期,外用泼洒药、施肥应避开脱壳相对集中期;脱壳高峰期前一周换水后消毒,投喂饲料时添加脱壳素和磷酸二氢钙以及果寡糖、维C、三黄散等,脱壳高峰期内减少投饵量,并注意保持环境相对安静。
十、河蟹投饵注意的几个问题
1.饵料的多样性
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但生性贪食,在饵料投喂上,既要满足河蟹营养要求,较快脱壳生长,又要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渠道采集饵料,一是蟹池移栽足够的水草,覆盖率在50%以上,水草主要有伊乐藻、苦草等。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又可净化水质,提供隐蔽场所和便于其脱壳。蟹池水草多,有利于小杂鱼、虾、螺、蚬等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蟹池投放螺蛳,不仅提供了优质天然饵料,降低养殖成本,面且还可以提高河蟹品质。三是积极推广颗料饲料养蟹。根据河蟹不同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将动植物饵料按一定配比,制成颗料饲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质含量高,在水中稳定时间长,利用率高。用颗粒饲料养蟹,能减少减轻水质污染,减少蟹病的发生,降低饵料系数,促进河蟹快速脱壳生长。尤其是秋季投喂颗料饲料,可促使河蟹快速育肥,增重效果特别明显。四是人工给饵。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蚬、蚕蛹、猪血、畜禽内脏、蛙肉等。植物性饵料有:麦类、豆饼、玉米、瓜果、蔬菜、水草等。五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贝壳粉,禽蛋壳、鱼粉、骨粉、钙片等,增加饵料中的钙、铁含量,有利于河蟹脱壳。六是适时施用磷肥、钾肥,增加水体中磷、钾等元素,满足河蟹对多种微量元量的营养需求。
2.投饵的科学性
(1)动植物饵料要合理搭配。河蟹食性杂,在饵料组成上,全年饵料投喂,动物性饵料占60%,植物性饵料占40%。
(2)根据渔时季节科学投饵。河蟹生长季节饵料投喂,总的原则“两头精,中间青”,春秋季节的投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夏季饵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3)饵料投喂在有水草的改深水区为浅水区投饵。浅水区,布点要均匀,并坚持“四看四定”的投饵原则。
(4)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投饵。河蟹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饵料投喂应以晚间投饵为主,白天投饵为辅,其晚间投饵量占全天饵料量的70%。
(5)饵料要适口。饵料个体大小要与河蟹规格要相适宜。个体大的要切成块状,螺蚬要压碎,植物性饵料要做成团,以提高饵料利用率。
(6)改生食为熟食投喂。投喂的各种原粮要充分浸泡,煮熟,进行投喂,有利于河蟹的消化吸收。
(7)科学投喂成熟蟹。一是改晚间投饵为白天投饵。成熟蟹开始生殖洄游,晚上上岸爬行,体力消耗过大,易造成洄游蟹营养不足,因此要适当投饵。在投饵方法上,改过去的晚上投饵为白天投饵。二是防止营养过剩死亡。特别是成熟的雌蟹。肝脏85%以上,转化为性腺,肝功能下降,如再大量投喂动物性饵料。一方面肝功能不能适应高蛋白营养储存,另一方面促使雌蟹提前在淡水里交配,引起死亡。
(8)实施鱼蟹混养模式的,应先喂鱼,后喂蟹。鱼料投入深水区,蟹料投入浅水区,以防鱼蟹争食,使蟹吃不到饵料,影响河蟹生长。
3、饵料的综合性
一是定期添加脱壳素。一方面促进河蟹在生长期内,多脱壳,提高上市规格。另一方面促进河蟹同步脱壳,减少互相残杀机率的发生。
二是预防蟹病,所投饵料要新鲜,适口,不能霉变,腐烂变质,对吃不完的饵料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平时定期用30%食盐水浸泡饲料,每次30—40分钟,消毒杀菌。
三是防治蟹病。河蟹发病期间,在饵料中添加1%的大蒜素,菌毒杀星、抖抖灵、板蓝根,0.5%的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防治河蟹烂鳃病,烂肢病、腐壳病、抖抖病等疾病。在防治方法上,坚持外用内服相结合,效果更好。
四是科学投饵与水质调节相结合。生长季节每半月泼洒一次生石灰,以增加水体钙质,提高水体透明度。每2—3天换注一次新水,使水体长期保持较高的溶氧,提高河蟹摄食量,提高饵料利用率与转化率。
金乌之瞳
这种技术真是个好消息,希望能推广到更多地方,让大家都能尝到新鲜美味的中华绒螯蟹!
2024-08-29 14:43
蓝色仙姬
中华绒螯蟹的生态养殖技术真是太重要了,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能提高蟹的品质!期待更多的成果!
2024-08-29 13:51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