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猪场内猪增生性回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场内猪增生性回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农信网 2007-02-16 16:16:01 畜牧养殖 963

猪场内猪增生性回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增生性肠炎是由一种厌氧菌—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也发生于母猪,被感染的猪群死亡率虽然不高,仅有5%-10%,但由于患猪对饲料利用率下降(比正常猪下降17%-40%),生长迟缓,被迫淘汰率升高,猪舍占用时间延长,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还是严重的。

1、病原

PPE的病原为细胞内劳森菌,格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在猪回肠上皮细胞内的细胞质中繁殖。很多猪在感染活跃期会排放出大量细菌,在接种后1-3周的粪便中可检出大量细菌,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10周。病菌一旦被排放在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存活于猪只粪便中,从而造成猪场持续性感染。细胞内劳森菌对一般的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季铵盐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2、流行病学

据搜猪网网友了解到本病无严格的季节性。病猪及病原的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工人的服装、靴子、器械、老鼠均可携带细菌而成为传播媒介;核心群的公母猪是潜在的传染源,并能引起急性传染病的爆发,6-20周龄的断奶后仔猪,慢性型多见,4-12月龄青年猪多发生急性出血型。各种应激反应如转群、混群、昼夜温差过大、湿度过大、密度过高、频繁引种、频繁接种疫苗、突然更换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等;猪群内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如PCV-2、PRRSV);饲喂发霉饲料等可诱发该病。

3、临床症状

据华夏猪网网友了解到临床症状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患猪中,急性型占的比例小,慢性型占的比例大。不管是急性型还是慢性型,如无继发感染,体温一般都正常。急性型的患猪,主要表现为突然严重腹泻,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不久虚脱死亡,也有的仅表现皮肤苍白,未发现粪便异常而在挣扎中死亡,有时会发生发病猪被同栏猪群攻咬致死。慢性型的患猪,临床表现轻微,表现同一栏猪不时出现几头腹泻,间歇性下痢,粪便呈糊状或不成形,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厌食,对食物好奇,但往往吃几口就走;精神萎糜,弓背弯腰,皮肤苍白,消瘦,生长不良,甚至生长停止或下降;病程15~25d,有的形成僵猪,有的在衰竭中死亡。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倔强的青春

    倔强的青春

    猪增生性回肠炎对猪场的健康管理真的很重要,希望养殖户能够及时诊断并有效防治,保障猪的健康成长。

    2011-06-11 14:19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