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嘉兴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嘉兴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农信网 2009-03-20 01:28:12 养猪 999

嘉兴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昨天,嘉兴擂响生猪养殖产业转型的战鼓。很多人不解,一马平川、区位优越、寸土寸金的嘉兴,是在什么因素推动下成为传统农业的生猪养殖基地?生猪养殖给养殖户带来财富的同时,还给嘉兴带来什么?嘉兴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出路在哪里?

生猪养殖业缘何在嘉兴崛起

——时代之责

养猪,在嘉兴农村是沿袭千年的传统。在计划经济时代,猪多肥多粮多,生猪养殖在某种程度上是为粮食丰产奠基,这是烙在农民心头的真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养猪成为鼓起一部分农民钱袋子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顶着“供港猪基地”的光环,嘉兴生猪养殖业急剧发展,生猪饲养量在1985年达到了370.55万头,到2000年增至645.81万头,增长74%;2012年创下新高,达734.19万头(另有能繁母猪31.85万头),占浙江省饲养量的19%。

嘉兴生猪养殖量连年走高,与政策的推动、市场的拉动、利益的驱动等密切相关。

为保障猪肉供给、稳定市场,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生猪良种补贴、规模养殖补贴、死猪处理补贴、生猪调出大县补助等一系列补贴政策,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养猪户的扶持和服务力度,降低了养殖成本,扩大了养猪的赢利空间,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统计显示,自2007年嘉兴执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以来,全市能繁母猪数量一直稳定在32万至35万头之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嘉兴生猪养殖业在政策驱动之下稳定发展的事实。

市场,是左右生猪养殖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2012年,嘉兴生猪出栏量461.09万头,其中50%以上供应周边省市,仅供应上海即达160万头左右。嘉兴,成为周边省市肉产品的重要供给基地。特别是近年来,因周边省市强力推行畜禽养殖外移举措,原本供应其本地市场的部分畜禽产能,随着一部分被关停的养殖户转移到了周边的嘉兴境内,加重了嘉兴畜禽养殖的环境负荷。可以这么说,周边省市的稳定市场需求,是嘉兴生猪养殖总量保持高位的关键因素。

对于养猪户来讲,养猪是一个劳动强度相对较低、见效较快、技术要求相对不高、赢利机会和空间较大的产业。

尽管这些年生猪市场跌宕起伏,但可预期的赢利空间成为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量的最大动力。新丰镇一规模养殖户说,其于2011年出栏750头猪,总盈利50万元,2012年行情差,亏了11万元,一盈一亏,总体还是盈利的。而且,这个赚头,比种大棚、进厂打工要轻松自由得多。

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让广大养殖户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从苗猪繁育到肉猪销售等所有的环节,也是嘉兴生猪养殖量持续高位运行的重要原因。在嘉兴,苗猪供应、防疫检疫、饲料配送、兽药供应、收购营销、屠宰加工等,都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撑。就如同股指的风向标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嘉兴的生猪养殖行情对长三角生猪行情起着重要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相互关联、一荣俱荣的现状,也使单个环节欲退弥艰。

削减养殖总量,必须直面“利益”这道养殖户的观念坎。生猪养殖给嘉兴带来什么

——生态之困

嘉兴生猪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有效保障了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周边省市的猪肉供给,促进了农民增收。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8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3%,畜牧业产量、产值多年来一直位居浙江省首位;与生猪养殖配套的饲料、兽药两大关联产业产值81.36亿元。畜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左右(在养殖密集区,农民家庭收入中约80%来自养猪)。

但是,嘉兴的生猪养殖业在为周边省市猪肉供给作出重大贡献,在给一部分农民带来财富的同时,嘉兴全市也为此承担了巨大压力,付出了巨大代价。

首先,超限的养殖总规模对有限的环境承载力构成严峻挑战。由于农业耕作方式和用肥习惯的变化,加上一些养殖户法制观念和公德意识的严重缺失,为一己私利和贪图省事,将畜禽排泄物直接外排,甚至乱弃死猪,使少数生猪养殖密集区域的养殖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一度出现河道堵塞、臭气熏天的状况,给嘉兴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尽管从2005年起,嘉兴连年将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但到2008年,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被列为省政府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

在2008年至2009年间,嘉兴全市共投入1.6亿元,用于对畜禽养殖污染的专项治理,使畜禽排泄物直排入河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局部区域河道水质开始好转。但是,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污染依然让嘉兴环境不堪重负。据嘉兴环保部门检测数据显示,目前河网水体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畜禽粪便污染。为此,嘉兴将生态立市战略列为“十二五”目标,并于去年全面启动了水环境治理工程,重点之一就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还有,养殖生猪需要的棚舍面积大得惊人。一些养殖户为利益所驱,无视有关法律法规,违法占地建设猪舍。目前,全市约1000万平方米猪舍中,大多建在农田上。这不仅是对农村环境面貌和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更是对农村法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破坏。

生猪养殖业不仅给嘉兴带来巨大治污压力,还带来了不小的政策配套压力。国家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业发展的补助政策,都需要地方资金配套。嘉兴为此承担了较大的财政压力。一位畜牧工作人员算了一笔生猪政策补助账:“每头能繁母猪补助100元,其中地方承担80元。2012年,嘉兴共有33.94万头母猪申请补助,嘉兴地方财政需承担2717.2万元。母猪保险每头60元的保金,中央、省、县及农户按4:2:3:1比例承担,嘉兴地方财政需承担686.52万元。在疫病防控上,免疫疫苗全部由地方财政埋单,嘉兴仅此一项需承担2125.67万元;免疫环节,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1178.55万元;另有疫情监测和相关防疫物资财政支出233.45万元;畜产品安全监测财政支出1040.67万元;从2009年开始,嘉兴全面推进死猪无害化处理池建设,财政对已兴建的573座补助1312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嘉兴地方财政每年在猪身上花的钱达2.8亿元(不包括财政对养殖污染治理的投入费用)。真的不少啊!

对于嘉兴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压力,就是食品安全。嘉兴每年出栏的460多万头肉猪,来自于近13万户的养殖户。面对面广量大的监管对象,如何建构起一张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筑牢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根基,成为嘉兴的一大挑战。目前,嘉兴建起了多维度的监管体系:在养殖环节,除定期检测,还进行不定期的推磨转圈式飞行检测;生猪出栏时,需先经瘦肉精检测合格,再进入检疫环节……同时,还开展免疫密度和质量评估,确保免疫效果……尽管如此,个别养殖户及商贩还是铤而走险。去年以来,嘉兴坚决依法打掉数个贩运、制售死猪肉违法犯罪团伙,正是嘉兴加强监管、严格执法,确保食品安全的成效体现。3月中旬,农业部督查组到嘉兴检查指导工作时,作出了嘉兴“无重大动物疫情”的科学判断,也是嘉兴始终绷紧动物防疫这根弦的成效体现。

总之,在一头猪身上,嘉兴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可以这么评价当前的嘉兴生猪养殖业:“养殖户赚钱,全社会埋单。”

生猪养殖业必须转型!这是痛定思痛后的最强心声,是痛下决心后的发展方向。 嘉兴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里——转型之路

环境、疫病防控、食品安全、土地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让嘉兴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思考:生猪养殖业到底该何去何从?怎样既让一部分养殖户获得合理稳定的收入,更能保障广大市民享有生态环境的生存权?

“减量提质”这个词早在2008年就频繁出现在嘉兴市各级领导的有关工作思路中。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经受着与市场和政策推力的碰撞、与部分养殖户利益冲突等考验。

首先,市场需求的激发加上扶持政策的力推,与地方实际承载力有落差。地方政府在控制总量规模与强化服务中如何找到平衡点,实为一件难事。对嘉兴而言,无论是环境承载力、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还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绝大多数市民对建设“美丽嘉兴”的向往,都有一致的明确指向:嘉兴必须对生猪养殖实行控量限量。

其次,在嘉兴市民整体利益与养殖户局部利益上必须明确一个平衡点。对一部分养殖户来说,养猪是其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对从事营销养殖的养殖户来说,就是一个谋利手段。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衡量,这是一种外部不经济行为。养殖户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使社会和他人的权益受损。据了解,以一个年出栏生猪700头左右的养猪户为例,其每年向地方缴纳的费用几乎为零,但政府为此支付的治污及社会管理成本不少于37万元,这还不包括土地的成本。“养猪涉及农民收入,是民生问题;保护环境,关乎嘉兴的可持续发展,关乎绝大多数嘉兴人的生存权和幸福感,是更大的民生问题。”“面对金山银山,我们更会选择青山绿水。”在嘉兴街头采访,人们纷纷表达了期盼政府尽早出台新政,规范与整顿生猪养殖业的强烈愿望。

第三个需要寻求的平衡点,是怎样促使养殖户在享受权利时承担起应尽义务。如果说养猪是农民该享有的一项权利,那么,养殖户也理应承担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治理、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成本。在过往的实践中,过于强调了生猪养殖的重要地位和养殖户的应得利益,忽略了养殖户的应担义务;强化了政府的服务职能,而政府的管控职能没有得到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强化。这如同一架失衡的天秤,使养殖户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步淡化。这也增加了减量提质的难度。一说到环境不好就都是政府的责任,养殖户没有想过自己就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他们可能也没有想到,这次清理打捞被养殖户随意抛弃的5600余头死猪,光动用人力达10000多人次,耗时十余天。这些巨大成本最后落在了公众和政府身上。

舆论冲击下,嘉兴养殖户无法独善其身——嘉兴生猪价格因此一路走低。

我们不得不直面这样一个问题:未来嘉兴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要下铁的决心,以铁的纪律,用铁的手腕,促进嘉兴生猪养殖减量提质、健康发展。”市委书记鲁俊的话掷地有声。一条转型升级的路径也渐次清晰。

首先,科学规划,力推生态养殖。以合理利用资源为基点,遵循“控量、提质、增效”的原则,按照嘉兴市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生猪养殖场所和载畜量,划定禁养区、限养区,积极探索养殖准入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和密度控制,将全市生猪存栏量控制在与嘉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范围内。同时,大力推进生态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养殖,推广优良品种和适用管理技术,强化设施装备,切实提高生猪养殖业的总体质量。

其次,积极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推进市域各类违建养殖棚舍的专项清理,重点做好禁养区内现有养殖场所的关停转迁,严厉查处违法养殖行为。进一步健全死猪收集机制,加快建设死猪无害化处理、排泄物处理等设施建设,实现死猪收集零遗漏、处理全覆盖。进一步健全动物卫生监管体系,组建市、县两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升防疫检疫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可实现全程责任追溯的生猪养殖信息管理体系和网络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自觉保护环境。

再次,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用经济手段引导养殖户转型升级。支持农牧结合、适度规模养殖的生态养殖方式。积极培育新型畜牧产业主体。支持养殖户转产转业和减量退养,并为退养劳动力实现再就业等提供支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养与不养、多养与少养的利益关系。继续大力支持动物疫病防控、死猪无害化处理、养殖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

危机也是契机。相信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嘉兴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生猪养殖转型发展的新路。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3 评论

  • 伊绿llz

    伊绿llz

    嘉兴生猪养殖业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走特色化、高端化路线。

    2018-04-23 18:02

  • 牧天

    牧天

    @深秋de雨夜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养殖场合理规划,推广绿色养殖理念。

    2015-04-12 12:30

  • 深秋de雨夜

    深秋de雨夜

    嘉兴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环保意识,优化养殖技术,减少污染排放。

    2012-03-31 06:59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