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业种植技术 > 番茄菌核病的症状及药剂防治法

番茄菌核病的症状及药剂防治法

农信网 2015-01-05 20:21:24 农业种植技术 202

番茄菌核病的症状及药剂防治法

症状:叶、果实、茎等部位均可被侵染。叶片染病始于叶缘,初呈水浸状,淡绿色,湿度大时长出少量白霉,病斑呈灰褐色,蔓延速度快,致叶枯死;果实及果柄染病,始于果柄,并向果面蔓延,致未成熟果实似水烫过,菌核外生在果实上,大小1—5毫米;花托上的病斑环状,包围果柄周围;茎染病多由叶柄基部侵入,病斑灰白色稍凹陷,后期表皮纵裂,边缘水渍状,病斑长达抹高的4/5。除在茎表面形成菌核外,剥开茎部,可发现大量菌核,严重时值抹枯死。

★病原:Sclerotinia sclerotiporum (Lib.)de Bary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核球形至豆瓣形或鼠粪状,直径1—10毫米,可生子覆盘1—20个,一般5—10个。子囊盘杯形,展开后盘形,开张在0.2一0.5厘米之间,盘浅棕色,内部较深,盘梗长3.5—50毫米。子囊圆筒形或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大小113.87—155.42×7.7—13微米。子囊孢子椭圆形或梭形,单胞,无色,大小8.7—13.67×4.97—8.08微米。菌核由菌丝组成,外层系皮层,内层为细胞结合很紧的拟薄壁组织,中央为菌丝不紧密的疏丝组织。菌核无休眠期,但抗逆力很强,温度18—22℃,有光照及足够水湿条件,菌核即萌发,产生菌丝体或子囊盘。菌核萌发时先产生小突起,约经5天伸出土面形成子经盘,开盘经4—7天放射孢子,后凋萎。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菌核在土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北方菌核多在3—5月萌发;南方则有两个时期:即2—4月和10一12月。落入土中的菌核能存活1—3年,是此病主要初侵染源。土中或病残体上的菌核,遇有适宜条件萌发,形成子囊盘,放射出子囊孢子,借风雨随种苗或病残体进行传播蔓延。子囊孢子落在衰老的叶及尚未脱落的花瓣上,萌发后产出芽管,芽管与寄主接触处膨大,形成附着器,再从附着器下边生出很细的侵入丝,穿过寄主的角质层侵入。该菌在寄主内分泌果胶酶,致病部组织腐烂,后病菌侵染力明显增强,田间再侵染由病叶与健叶接触进行。此外,此病还能以菌丝通过染有菌核病的灰莱、马齿苋等杂草传播到附近的番茄植株上。子囊孢子萌发温限0—35℃,适温5—10℃;菌丝0—30℃可生长,适温20℃;菌核萌发适温15℃,在50℃经5分钟致死。湿度是子囊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限制因子,相对湿度高于85%子囊孢子方可萌发,也利于菌丝生长发育。因此,此病在早春或晚秋保护地容易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深翻,使菌核不能萌发。

(2)实行轮作,培育无病苗。未发病的温室或大棚忌用病区培育的幼苗,防止菌核随育苗土传播。

(3)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有条件的覆盖地膜,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发现子囊盘出土,及时铲除,集中消毁。

(4)加强管理,注意通风排湿,减少传播蔓延。

(5)棚室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于发病初期,亩用10%速克灵烟剂250—300克熏1夜,也可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7—9天1次。

(6)于发病初期喷洒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倍液,亩施药液60—70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番茄菌核病的症状及药剂防治法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蜗牛赛过乌龟

    蜗牛赛过乌龟

    希望能多写些防治实践经验和案例分享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个病害。

    2019-08-28 13:02

  • 五一只

    五一只

    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清晰易懂对番茄菌核病症状和药剂防治提供了很好解释非常有帮助!

    2017-05-02 16:41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