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害虫图谱 > 鳞翅目害虫 > 桃白小卷蛾(卷蛾科)

桃白小卷蛾(卷蛾科)

农信网 2022-12-12 03:13:02 鳞翅目害虫 482

桃白小卷蛾图片,桃白小卷蛾长怎么样?桃白小卷蛾怎么防治,桃白小卷蛾用什么药最有效?桃白小卷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桃白小卷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桃白小卷蛾(卷蛾科)

一、中文名称:桃白小卷蛾

二、别名:白小食心虫、苹果白蛀蛾、苹果白蠹蛾

三、学名:Spilonotaalbicana Motschulsky

四、分部地区: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国外分布于朝鲜、曰本、俄罗斯等地。

五、危害作物:苹果、梨、杏、桃、李、樱桃山楂、揾悖等果树植物。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幼虫蛀食果实时,多由果实的萼洼、梗洼处蛀入,或由两果相贴处和叶片与果实相贴处蛀入,常将虫粪堆积在蛀孔外,也有吐丝缀连幼果或叶片危害,并将虫粪缀连成较大的粪团。在果内危害时,仅在果皮下局部危害,很少深入果心,以致萼洼里堆满虫粪,并以丝缀连而不落。

桃白小卷蛾(卷蛾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约6.5mm,翅展约15mm,全体灰白色,复眼球形褐色,触角丝状,浅黄褐色,前翅外缘部分灰褐色,上有4~5条暗紫色短纹横列,前缘有8组不甚明显的白色短斜纹。翅基部向外缘有3条黑灰色断续的弧状宽带,由顶角斜向后缘1/3处成一条斜线,由斜线到外缘中间呈黑色,其间夹杂有2块银色条斑。缘毛褐色、后翅灰褐色。

2、卵:长径约0.5mm,扁椭圆形,中部稍隆起且表面有细微皱纹,淡黄白色,近孵化时为黑褐色。

3、幼虫:老熟体长10~13mm,赤褐至淡紫褐色,非骨化部分白色,头褐色,前胸背板、胸足、臀板均为黑色,胸、腹部赤褐或淡紫褐色,末端具有深褐色臀栉6~7根。腹足趾钩双序环,臀足趾钩为双序缺环,幼龄幼虫体污白色,稍带红色。

4、蛹:体长约7mm,黄褐色,腹背第3~7节各有2排短刺,前排粗而稀,后排细而密,腹末具有8根钩状臀棘。

桃白小卷蛾(卷蛾科)

九、发生规律:

1、生活史:此虫1年发生2代,以幼虫于枝干粗皮缝隙内、地表面杂草、枯枝落叶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当旬平均气温在14SC左右,即果树萌动露绿时开始出蛰取食芽叶,老熟后(约5月上旬)于卷叶团内结茧化蛹,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2周左右,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出现。第一代落卵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卵期约1周左右,6月中旬出现第1代幼虫。幼虫期45天左右共5龄,7月上旬至8月中旬老熟幼虫在果内化蛹,蛹期10天左右。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1代成虫出现,第二代落卵期在7月中旬后至9月上旬,7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8月下旬末至10月陆续脱果,寻找适当场所结茧越冬。

2、习性:成虫羽化相当集中,多于早晨5~9时进行,遇雨或降温时,可延至当天下午羽化。成虫昼伏夜出,白天静伏枝叶背面,晚19~22时活动,桃白小卷蛾有弱的趋光性和趋化性,交尾时间多集中在20~22时,每次交尾历时23~81分钟,产卵前期1~5天,越冬代卵量14~67粒、平均32粒,第1代18~150粒、平均98粒。越冬代成虫卵多散产在叶背面,少数散产在叶正面或果面。幼虫孵化后爬至果实萼洼处、两果相贴处或贴叶果间,吐丝缀连叶果并蛀入果内危害,第1代幼虫有转果危害的习性,被害果常干枯脱落;第2代卵多产于果面,少数产在叶背面,孵化的幼虫多由萼洼处蛀人果内,并将虫粪排出,用丝缀连堆放在萼洼处。

十、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越冬幼虫脱果前树干束草诱集幼虫潜人越冬,发芽前结合防治腐烂病,彻底刮树皮,连同果园内的杂草、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春季翻树盘,可闷死地表即将羽化的成虫;结合疏果、摘除和捡拾虫果、卷叶团,集中处理。

2、化学防治:各代卵盛期和幼虫孵化期喷施40%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防效均好。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桃白小卷蛾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拥抱今天

    拥抱今天

    这种小卷蛾起好可爱啊不过还是要小心防止它们对植物造成危害哦。

    2023-05-27 01:49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