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牧养殖 > 老刘养猪故事——猪场如何管理保育猪

老刘养猪故事——猪场如何管理保育猪

农信网 2023-01-25 03:33:01 畜牧养殖 688

老刘养猪故事——猪场如何管理保育猪

搜猪网 导读:保育猪在猪场管理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环节,做的好的猪场,可以给猪场带来很好的效益,但是又是比较难的一个环节,那保育猪到底怎么饲养呢?这里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保育猪饲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保育猪饲养管理要点

保育猪饲养的关键有四点:一是接收一批健康的猪,猪本身是干净的;二是增强猪体自身免疫力,使之变得百毒不侵;三是猪舍严格的冲洗消毒,避免不同批次猪疾病的传递;四是适宜的环境,避免因环境而降低猪的免疫力。根据猪群现场管理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保育饲养的七个字,概括了保育猪的管理要点。

1、 突——指温度的突起。在仔猪断奶和转群时,突然将猪舍温度提高,高于原环境2-3℃,常规日龄(28-35)断奶的猪温度可提高到28℃。因为温度对猪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真正起作用的却是猪的有效温度,也就是猪能感受到的温度。原因一: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空气中的温度,但却看不到猪的有效温度,许多因素可影响到猪的有效温度,如地板类型,木制地板可使有效温度提高5℃,而水泥地板却会使有效温度降低5℃,漏缝地板可使有效温度降低2℃;断奶或转群前,一般产房都有保温箱,有垫板,尽管猪舍温度不高,但仔猪的有效温度却不低,所以一切正常,而转入保育舍后,一般都是保育床,仔猪在漏缝地板上躺卧,有效温度比空气温度还要低,提高舍温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原因二:断奶或转群后,猪因大量应激,会出现采食量减少现象,处于饥饿状态,猪在饥饿时对温度更敏感,需要更高的温度。原因三:温度适中或略高,可使仔猪均匀躺卧,不至因低温相互挤堆,增加疾病的感染机会。有人会说在生产上,每个猪场都达到28℃是不可行的,因为多数猪场没有这样的条件。但要注意我们一再提起的“有效温度”,也就是猪舍不能达到绝对的28℃,但可以达到相对的28℃,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个红外线灯泡可以使局部达到28℃,一块木垫板可使猪有效温度达到28℃,一个简易的遮风设施可使仔猪不受冷风吹袭(风可使猪的有效温度降低)等,各猪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2、 健——离乳健,一种专用断奶饲料。在仔猪所有的断奶应激中,饲料应激是最大的,一种更接近母乳的饲料可使饲料变换的应激降到最小,而培养一个适宜固体饲料消化利用的胃肠道环境更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离乳健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设计的。大剂量的乳清粉便于仔猪消化吸收,减轻突然变料导致的营养不良;针对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复合酶和复合酸,可使仔猪尽快完成母乳到植物性饲料的过渡;多种微生态制剂,利用微生态平衡原理,用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使有害菌数量达不到发病的程度;寡聚糖则给有益菌提供食物,增强有益菌的竞争能力;部分膨化既保证了适口性,又不影响饲料的消化利用等。不用药物的同时能达到不腹泻的目的是离乳健的最大特色,4212(42日龄达到体重12公斤)则是离乳健应该达到的生产效果。

3、 差——温差和营养落差

(1) 温差是指转群前后的温差,指断奶前后的温差,指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在温差的把握上,我们提出的控温措施正与自然条件相反,即转群后的温度稍高于转群前的温度,断奶后的温度稍高于断奶前的温度,晚上温度尽可能高于白天的温度。因为前两种是应激最大的两次,每次应激都会出现采食量减少,采食量减少则能量供应不足,也就是饿肚子时更会感到寒冷,所以这时给猪适当提高温度是非常必要的;而晚上应比白天温度高,是因为猪在睡觉时对温度的需求高于活动时,比如同一间空调屋子,白天人可以自由活动,不论坐卧立都不会感到冷,而在夜间则必须盖被子。所以在前三种情况下,将舍温提高1-2℃是有好处的。而如果在上面三种情况下,温度较以前低,则加重了对猪的应激。

(2) 营养落差是指营养浓度的差异。猪在保育阶段是营养变化最频繁的时期,仔猪从液体的母乳转化为固体的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营养变化相当大。如一个人下楼,走楼梯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没什么不舒服;而如果直接从二楼跳到地面,身体好的可能没事,一般人会摔坏,或断腿,或头破,轻者受伤,重者丧命。猪的营养也是这个道理,如直接断奶料离乳健换成仔猪料,易消化的变成不易消化的是一个落差;(离乳健中动物性蛋白比例很大,而仔猪料中很小;离乳健中乳糖含量高,仔猪料中没有)营养全面的变成营养不全面的,又是一个落差;(仔猪料赖氨酸浓度只有0.9%,而离乳健赖氨酸浓度为1.5%,而二者的蛋白含量只差一个百分点)离乳健中有高级香味剂,仔猪料中只是普通的香味剂,是味道的落差;离乳健用大量的膨化原料,颗粒很细,仔猪料颗粒大,多为生料,是口感的落差。所有的落差集中到猪身上就可能是,采食量减少——影响生长;消化不良——腹泻或减重;营养不足——缺乏症或疾病。

4、 散是指分散应激。保育阶段特别是转群前后是一生中应激最大也是最多的时期,分散应激可大大减轻猪的发病率。猪断奶后的主要应激有这么几种:一是母仔分离的应激,二是母乳换成固体料的应激,三是环境变化的应激,四是给猪注射疫苗,五是抓猪、转运、合群争斗等的应激。在生产上,把上面这五种应激因素分别在不同时期出现,也就达到了分散应激的目的。比如常规28天断奶,可以在28天断奶,让母猪下床,但把仔猪留在产床上,到35天时再转入保育舍;转群时,让保育舍的环境与产房尽可能接近,转群时仍沿用在产仔舍的饲料;在转群前后一周,不进行任何一种疫苗注射;从断奶到保育结束,先后使用断奶料、保育料、仔猪料,饲料从营养到口感都是逐渐过渡,过渡时间可延长到五到七天。这样,几种大的应激在不同时期出现,仔猪可以逐渐适应,不致因无法适应而发病。

5、 全是指全时全出。只有全进全出,才可能做到彻底清理消毒,才可能将原猪舍的病原彻底消灭。全进全出的意义更大在于清理消毒的彻底性,如果全进全出了但没有进行彻底清理消防队毒,就失去了全进全出的意义,无法避免疾病的横向传播。彻底清理消毒,是要做到不留下上批猪的任何一些东西,如漏缝板缝隙遗留的粪渣,饮水器舌头上的残物,料槽角落中的剩料,电线上面的苍蝇屎等,上面任何一个粗心都有可能成为下批猪致病的根源。

6、 卡是指严把进舍猪质量关,保证进舍的每一头仔猪都是健康的。猪群发病一般都是先从部分弱猪开始,进而大面积扩散,进舍病猪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因为发病猪会不断地向外散发病原,通过它的活动、采食、饮水、呼吸等不断向周围排放病原。消毒不彻底时,病原是静止的,但病猪排放的病原是活动的;人或其它途径带进的病原是远距离的,而猪之间的传播是近距离的;根除其它病因是低价的,而根除这个病因则是高价的,因不论治疗或淘汰都需要相当高的费用。

7、水:水是普通的水,但相对于其它阶段来说,水对保育仔猪的作用更大。许多保育猪的病和水有关,腹泻与水有关,水肿病与水有关,呼吸道病也与水有关。

湿度大时,空气热传导增加,猪对温度的敏感度更强,特别是新转入保育舍的仔猪,如出现湿度过大现象,不论温度高低都会出现严重的腹泻;水肿病是体内水代谢出现故障时的反应,也往往出现在舍内湿度大的时期;呼吸道病与水的关系是因为秋冬季节空气干燥,灰尘数量增多,猪在吸气时干燥空气会使分泌的粘液不易排出,长时间积存在呼吸道内,病原滋生繁殖易引起呼吸道病。

所以,控制舍内湿度是保育阶段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新转入仔猪湿度控制:仔猪由产房转入保育舍时,采用全进全出方式,保育舍冲洗消毒后,地面和墙壁等都水分很大,舍内湿度不易排除。针对这一问题,降低湿度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加大能风量,将潮气排出;二是提高舍温,增加地面墙壁水分蒸发,红外线灯和火炉等均可;三是使用吸水性强的生石灰等;四是创造局部小气候,如设仔猪保温箱或躺卧区铺木板等。

秋冬季保育后期湿度控制:对保育仔猪来说,前期怕湿,后期却怕干,特别是五十日龄后的仔猪,往往因空气干燥引发呼吸道病,增加湿度更显得重要。增加湿度的办法可以采用三种方法:一是扫地时地面洒水;二是经常用拖布将床栏拖净;三是使用湿拌料。以上三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

体内水的控制:腹泻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因为脱水,水肿引起死亡的原因是因为水分排不出,二者都会造成很大损失。减少腹泻死猪的办法是补水,腹腔注射或饮水补液都会有不错效果;减少水肿死猪的办法是设法将体内多余水分排除,可采用注射高渗葡萄糖和口服泻药的办法。

如果没有原猪舍遗留的病原,没有猪本身带进的病原,猪生存在舒适的环境,吃的是全价而可口的饲料,没有意外的伤害,也就是消除了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猪病从何而来?

分享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梁振宏

    梁振宏

    猪场保育工作非常重要,希望老刘的故事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猪的保育和管理方法,毕竟猪肉是我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之一。

    2023-09-25 14:43

  • ●陽Q_Q★

    ●陽Q_Q★

    老刘养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猪场管理确实是个大学问,看来老刘是个经验丰富的养猪专家。

    2023-05-26 21:08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