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害虫图谱 > 鳞翅目害虫 > 盗毒蛾(毒蛾科)

盗毒蛾(毒蛾科)

农信网 2023-01-15 03:21:01 鳞翅目害虫 835

毒蛾图片,盗毒蛾长怎么样?盗毒蛾怎么防治,盗毒蛾用什么药最有效?盗毒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盗毒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盗毒蛾(毒蛾科)

一、中文名称:盗毒蛾

二、别名:黄尾毒蛾、白毒蛾、桑毛虫、桑叶毒蛾、金毛虫

三、学名:Porthesiasimilia (Fueszly)

四、分部地区:在我国分布于东北、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西、广东、四川、甘肃、青海、贵州、云南、上海、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欧洲、俄罗斯、日本、朝鲜等地。

五、危害作物苹果、梨、山楂、李、桃、梅、樱桃、枣、核桃、杏、石楠、栎、柿、桑、柳、杨、榆、桦、山毛榉、桤木、刺槐、泡桐、梧桐、楓、忍冬、马甲子、黄檗、榛子等多种园林植物。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幼虫食害寄主叶片、幼芽与嫩叶,初龄幼虫仅食叶肉、残留表皮,稍大后边蚕食叶片呈缺刻与孔洞,严重时将叶片吃成光秃,仅剩叶柄。

盗毒蛾(毒蛾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长18~20mm,翅展35~45mm,雄蛾体长14~16mm,翅展30~40mm。头、胸、腹基部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触角干白色,栉齿棕黄色。下唇须白色,外侧黑褐色,前、后翅均为白色,前翅后缘有2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的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反面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

2、卵:直径为0.6~0.7mm,截锥形,中央凹陷,淡黄或橘黄色,后色渐变深,孵化前为黑色。

3、幼虫:老熟体长25~40mm,体棕褐色,体背面有一条橙黄色带,带于第1、2和8腹节中断,带中央贯穿一条红褐色间断的线,亚背线白色,气门下线红黄色。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向前突出的红色毛瘤,上生黑色长毛束和白色羽状毛,第5~6腹节瘤橙红色,上生黑褐色长毛。腹部1、2节背面各具1对愈合的黑色瘤,生有白色羽状毛及黑褐色长毛;第9腹节瘤橙色,上生黑褐色长毛;第6、7腹节背中央有红色盘状翻缩腺。

4、蛹:体长12~16mm,长圆筒形,黄褐色,被黄褐色绒毛,前翅芽达第4腹节,胸、腹部各节有幼虫期毛瘤痕迹,上生黄色刚毛。茧椭圆形,淡褐色,茧外附少量黑色长毛。

盗毒蛾(毒蛾科)

九、发生规律:

此虫华北1年发生2代,以幼虫结灰白色薄茧于树皮缝或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虫出蛰活动,危害幼芽嫩叶,危害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开始陆续老熟作茧化蛹,蛹期10天左右,6月上中旬出现越冬代成虫。第1代卵于6月上旬出现,卵期1周左右,6月中旬出现第1代幼虫,危害至7月中旬幼虫老熟化蛹。7月下旬出现第1代成虫,第2代幼虫危害至10月初达3龄左右时,便爬至树皮缝隙、枯枝落叶内结白色薄茧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不久即行产卵,卵成块状产于叶背或枝干上,每块卵约有300粒。卵块表面被黄色绒毛。幼虫孵化后先群聚卵块附近不食不动,稍后便开始取食下表皮与叶肉;2龄后开始陆续分散危害,幼虫遇到惊扰后,使吐丝下垂假死坠地。幼虫一般脱6次皮后即进入老熟,10月以幼虫陆续进入越冬状态。越冬幼虫有结网群聚的习性。年生2代区,5~6月为幼虫危害盛期,此虫天敌有30余种,主要有小蜂、小茧蜂、姬蜂等。

盗毒蛾(毒蛾科)

十、防治方法:

1、利用趋光性,于成虫羽化期,设置灯光,诱杀雄成虫。

2、利用雄虫有极强的趋性信息素能力,人工粗提雌性信息激素,设置碗、盆诱捕雄成虫。

3、人工捕捉雌蛾及摘除茧内卵块或初孵幼虫,集中烧毁。

4、药剂防治低龄幼虫,使用农药有50%杀螟松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各1500倍液,可兼治园内其他果树害虫,或2.5%功夫乳油、20%灭扫利乳油(能兼治叶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盗毒蛾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灵菊七

    灵菊七

    哇毒蛾科盗毒蛾真是让人惊叹它们观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2023-06-18 17:43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