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技综合 > 蟾蜍人工养殖技术分析

蟾蜍人工养殖技术分析

农信网 2023-01-29 04:21:01 农技综合 914

蟾蜍人工养殖技术分析

俗称癞蛤蟆的蟾蜍人工养殖技术包括哪些内容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和生态的和谐,而蟾蜍不仅是捕食害虫的田园卫士,而且还能向人类提供治病良药,又是一道营养丰富的食用动物,其肉质比青蛙还细嫩鲜美,人工养殖蟾蜍成为了一道养殖业中独特的风景。

总的来说,蟾蜍本身有毒,天敌少、病害少,容易饲养;蟾蜍饲料来源广,晚上可用灯光招引飞虫作为其食物,也可以用蝇蛆蚯蚓等饲喂;蟾蜍从蝌蚪到养成仅需1~2年,饲养周期短,见效快;人工养殖蟾蜍对饲养场地要求不高,房前屋后空闲地均可养殖,还可在稻田、菜园、果园等处放养蟾蜍,养殖成本低。因此,依据蟾蜍的生物学特性,开展蟾蜍的人工养殖,既是致富好门路,也可为人类提供更多的蟾蜍产品,为防治疾病和保障人类健康服务。

养殖场建造

蟾蜍养殖场要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虫源丰富、气候温暖、管理方便的地方,一般可根据现有水面对池塘、渠道、水沟、水田等进行改造即可。场地四周建约1. 5 m高的围墙或围以尼龙网,以防蛇、鼠等蟾蜍敌害进入场内危害蟾蜍和防止蟾蜍外逃。蟾蜍下水较少,占用水面较小,因此养殖场内饲养池的总面积占整个场面积的30%左右为宜,池中放养水生植物,如绿萍、水葫芦等,池上安装黑光灯诱虫,供其捕食。

场内留下70%左右的面积建旱池,种上小灌木、耐荫湿的花草或丝瓜葡萄玉米大豆等,并用砖石垒上大小不等的若干洞穴,供蟾蜍活动和栖息。养殖场内至少要建有3种饲养池: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蟾池。产卵池大小为3~6 m2,池深40 cm,水深保持在20~30cm;蝌蚪池面积一般10~40m2,池深约40 cm,水深30 cm,池底微倾斜;成蟾池面积为40~80m2,池深70~80 cm,水深不少于50 cm,池底铺10 cm厚的泥沙,四周以斜坡与陆地相连。

苗种繁育

蟾蜍是卵生动物,一年繁殖一次,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下旬为蟾蜍产卵盛期(产卵期在国内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对于初次养殖蟾蜍的单位和养殖户而言,解决苗种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在产卵季节的雨后到静水处寻找蟾蜍卵块,捞回放入池中孵化;二是在惊蜇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到野外潮湿的地方捕捉越冬蟾蜍,选择健壮的成年个体,放到产卵池中养殖,让其交配和产卵;三是到养殖单位购买优良种蟾回来饲养,集中产卵和孵化。

无论是捕捉的野生蟾蜍还是从养殖单位购买的种蟾,为了提高受精率,雌雄比例以(2~3)∶1配对为宜。当水温在10℃以上时,雌雄蟾蜍在池中抱对交配产卵。待其产卵后移走种蟾,留卵于产卵池或将卵及时捞入孵化池内自然孵化,水温保持在18~24℃,经历3~5 d即孵出蝌蚪。孵出1~2日龄的蝌蚪要及时转入蝌蚪池饲养。

养殖密度

蟾蜍的养殖密度视其大小及饲养池水深而定。一般初孵出的蝌蚪放养密度为2 000~4 000只/m2,20日龄蝌蚪为500~1 000只/m2,30日龄以上的蝌蚪为200~300只/m2,2个月后的幼蟾按其体重计为2.5~3.5 kg/m2。成蟾放养数量的计算方法与幼蟾相同,一般水面可放养20~30只/m2。

饲养管理

孵出初期的蝌蚪,无需饲喂,但要事先培肥池中水质,使水中浮游生物及有机物碎屑的量维持在合适水平,供蝌蚪采食。7日龄以后的蝌蚪,逐渐补喂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黄粉、豆浆等。20~30日龄以上的蝌蚪可以投喂动物内脏、猪血、糠麸、畜禽粪便等。每天投喂1~2次,投喂量约占其体重的5%。幼蟾与成蟾以在陆地上采食为主,因此除了用灯光招引飞虫供其捕食外,饲料主要投放于陆地或岸边,若投放于水中则应在水下10 cm处设饲料台。

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随着蝌蚪或幼蟾长大,须按个体大小分池饲养;幼蟾生长快、食量大,要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给,夜间用灯光招引飞虫供蟾蜍捕食;夏、秋季节水质易变质,应根据水色变化及时灌注新水,保持养殖池水质清新;勤于巡视,做好日常防逃、防敌害和防病害等工作;越冬期间,池塘要保持一定水位,陆上洞穴要覆盖柴草保温,以防越冬蟾蜍冻死。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