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技综合 > 兔沙门氏菌病的发病原理

兔沙门氏菌病的发病原理

农信网 2023-02-04 06:23:01 农技综合 549

兔沙门氏菌病的发病原理

沙门氏菌病从发病学角度看,较为常见的是肠道病,也可出现败血症或菌血症而牵涉到其他系统而造成全身性疾病。沙门氏菌性肠炎的发生有三个阶段。首先是本菌在小肠后段及结肠内定居,在正常情况下覆在大肠上皮粘液层中的固有梭状菌,能产生挥发性有机酸以拟制沙门氏菌的生长,并且肠道的正常菌丛也能阻止沙门氏菌附着在肠上皮表面。那些能破坏正常菌丛的因素和抗生素治疗、饮食及水分的缺少大大地增加了宿主对肠型与败血型沙门氏菌病的易感性,此外肠蠕动的减弱,尤其是小肠部分,也能增加沙门氏菌的定居力并大量繁殖。然后沙门氏菌穿过刷状界面进入到上皮细胞,细菌在细胞中繁殖并感染邻近细胞或转入固有层继续繁殖,此时被局部淋巴细胞所吞噬或限制,并细胞的侵入,**后由入侵的沙门氏菌引起炎症反应并释放出前列腺素而可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从而使细胞液外溢,迅速发展成一种肠道炎症,其特征为绒毛中心有广泛的中性细胞浸润,并有急性回肠炎和结肠炎出现。败血型沙门氏菌病的发生,似乎与菌体释放的内毒素有关,沙门氏菌的内毒素活性存在于细胞壁的脂多糖中。内毒素引起宿主发烧,粘膜出血,白细胞减少继之以增加,同时血小板减少,肝糖原枯竭并导致长期低血糖和休克或导致动物死亡。

症状除了个别病例突然死亡外,动物一般呈腹泻、体温丹高、厌食、精神沉郁。母兔从子宫及阴道内流出脓样排出物,阴道粘膜水肿、充血,孕兔常发生流产并引起死亡。流产后康复兔将不易受孕。

病变病变因病程长短而不同。突然死亡的病例呈败血症的病理变化,大多数内脏器官充血和出血斑点,胸、腹腔内有多量浆液或纤维性渗出物;肝脏、脾脏出现针尖大小的坏死病灶,肠壁表面的淋巴结肿大,有些出现坏死。偶尔可见肠粘膜充血、出血、粘膜下层水肿,并有大量的纤维素和白细胞浸润。肠系膜淋巴结也有充血和水肿病变。怀孕母兔或已经流产的母兔,出现化脓性子宫炎,子宫粘膜表面溃疡。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