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害虫图谱 > 鳞翅目害虫 > 柿星尺蛾(尺蛾科)

柿星尺蛾(尺蛾科)

农信网 2023-05-16 07:57:01 鳞翅目害虫 991

柿星尺蛾图片,柿星尺蛾长怎么样?柿星尺蛾怎么防治,柿星尺蛾用什么药最有效?柿星尺蛾的危害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柿星尺蛾的发生因素有哪些,什么时候发生?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柿星尺蛾(尺蛾科)

一、中文名称:柿星尺蛾

二、别名:柿星尺蠖、大斑尺蠖、大头虫

三、学名:Percniagiraffata

四、分部地区:在我国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四川、安徽、台湾等地;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地。

五、危害作物:柿、黑枣、苹果、梨、核桃、李、杏、山楂、酸枣、杨、柳、榆、桑等多种植物。

六、危害方式:咀嚼式口器

七、危害症状:以幼虫危害枣芽、花雷及叶片。当枣芽萌动露绿时,初孵幼虫即开始危害嫩芽,因此,群众称之为“顶门吃”,严重年份可将枣芽吃光,形成“干枝梅”,造成大量减产。枣树展叶开花时,幼虫长大,食量明显大增,能将全部树叶及花蕾吃光,不但当年造成绝产,而且影响来年座果。在苹果树上发生时,也危害嫩叶、花蕾及叶片,严重时也会将叶片蚕食,仅留叶脉,对苹果树当年及来年的产量影响很大。

柿星尺蛾(尺蛾科)

八、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约25mm,翅展约75mm,雄蛾较雌蛾体小,头部黄色,复眼及触角黑褐色。触角丝状。前胸背板黄色,有一近方形黑色斑纹。前、后翅均白色,上面分布许多黑褐色斑点,以外缘部分较密,前翅顶角几乎成黑色。腹部金黄色,背面两侧各有一个灰褐色斑纹。腹面各节均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足基节黑色,其他各节为灰白色,中足胫节有距1对,后足有距2对。

2、卵:椭圆形,长径约0.9mm,初产时翠绿色,孵化前变为黑褐色。

3、幼虫:老熟体长约55mm,头黄褐色布有许多白色颗粒状突起;每侧单眼5个、黑色。背线宽大成带状,暗褐色;背线两侧各有一条黄色宽带,上有不规则的黑色曲线。气门线下有由小黑点构成的纵带。胴部第3~4节特别膨大。在膨大部分两侧有椭圆形黑色眼形纹1对,纹外各有一月牙形黑纹,故有“大头虫”或“蛇头虫”之称。臀板黄色。胸足3对,腹足及臀足各1对。趾钩双序纵带。

4、蛹:长20~25mm,棕褐色至黑褐色。胸背前方两侧各有一耳状突起,其间有一横隆起线与胸背中央纵隆起线相交,构成一明显的十字纹。尾端有一刺状突起,其基部较宽,部较尖。

柿星尺蛾(尺蛾科)

九、发生规律:

此虫华北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于土中越冬。翌年5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下旬为羽化末期。成虫由6月上旬开始产卵,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为幼虫发生危害盛期。幼虫危害至7月中旬开始陆续老熟化蛹,8月上旬为化蛹盛期。第1代成虫于7月下旬开始羽化,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8月底为末期。8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8月中下旬为第2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9月初开始陆续老熟化蛹越冬。

成虫具有趋光性和微弱的趋水性,白天静伏于树干、小枝或岩石上,双翅平放,极易发现。夜间9~11时为成虫羽化和活动最盛时期,成虫羽化后不久即可交尾,单雌产卵200~600粒,卵呈块状产于叶片背面,每块约50粒。卵块上无覆盖物,卵期约8天。成虫寿命:雄虫约7天,雌虫约10天。

初孵化幼虫为黑色,以后逐渐变为黑黄色。初孵幼虫于叶背啃食叶肉,稍大后分散危害,老熟前的幼虫食量大增,昼夜取食危害,受惊扰后则吐丝下垂,然后又攀丝引体上升,重返原处危害。幼虫期28天左右,老熟时胴部膨大部分收缩,吐丝下垂,入土化蛹。化蛹场所以树根附近潮湿疏松的土中、石块下或堰根及阴暗地方为多。

柿星尺蛾(尺蛾科)

十、防治方法:

1、晚秋或早春结合翻地挖蛹,消灭土中越冬蛹。

2、幼虫危害时振树捕杀幼虫。

3、于3龄幼虫前喷布50%杀螟松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或2.5%的敌杀死乳油、2.5%功夫乳油2000倍液,均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耕种帮种植网对柿星尺蛾的介绍及防治方法,如您有更好的见解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