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蔬菜种植技术 > 马铃薯种植技术 > 马铃薯黑痣病(枯萎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黑痣病(枯萎病防治技术)

农信网 2023-06-02 04:32:01 马铃薯种植技术 942

1 马铃薯枯萎病防治技术 1.1 为害症状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1.2 形态特征子座灰褐色;大型分生孢子在子座或粘分生孢子团里生成,镰刀形,弯曲,基部有足细胞,多3个隔膜,大小19~45×2.5~5(um),5个隔膜的大小为30~60×3.5~5(um)。小型分生孢子1~2个细胞,卵形或肾脏形,大小5~26×2~4.5(um),多散生在菌丝间,一般不与大型分生孢子混生。厚垣孢子球形,平滑或具褶,大多单细胞,顶生或间生,大小5~15um。1.3 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带菌的病薯上越冬。翌年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从伤口侵入。1.4 发病条件田间湿度大、土温高于28℃或重茬地、低洼地易发病。1.5 防治方法(1)与禾本科作物或绿肥等进行4年轮作。(2)选择健薯留种,施用腐熟有机肥,加强水肥管理,可减轻发病。(3)必要时浇灌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300倍液。2 马铃薯黑痣病防治技术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我国在1922 年和1932 年分别在台湾和广东陆续发现过此病, 当时由于该病对马铃薯危害不甚严重,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马铃薯产业的迅猛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重迎茬问题较为普遍,在马铃薯种植区黑痣病日趋加重,且发病较为普遍,一般可造成马铃薯减产15%左右,个别年份可达全田毁灭,严重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 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本文的介绍,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黑痣病,熟悉并掌握该病的防治方法。2.1 黑痣病危害症状马铃薯黑痣病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多样,主要表现在块茎上。当马铃薯幼芽被侵染后,在幼芽上会出现黑褐色病斑或斑纹,致使组织生长点坏死,阻滞了幼苗生长发育,有时也从基部节上再长出芽条,造成田间缺苗或出苗较晚,幼苗长势弱等。苗期主要侵染地下茎,在地下茎上出现指印状或环剥的黑褐色溃疡面(即病斑),使植株生长受阻,长得比较矮小、顶部丛生,严重时植株顶部叶片向上卷曲,并褪绿;还有的由于溃疡面环削伤及导管系统,使地上部枯萎或形成气生薯,在近地表的地上茎表面,往往产生蛛丝状的白霉,溃疡严重时,阻滞了养分向块茎的运输,而在地上茎中积累,使茎变粗而植株矮化或产生许多气生薯。溃疡病感染匍匐茎,出现淡褐色病斑,使匍匐茎顶端不再膨大,不能形成薯块,感病轻者可长成薯块,但结薯非常小;也可引起匍匐茎乱长,影响结薯或结薯畸形,受侵染的植株,根量减少,形成稀少的枝条,若病斑绕匍匐茎一周,易引起新生小薯的脱落。匍匐茎中后期发病的导致块茎畸形,停止发育,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变黄、变紫,向上翻卷,并产生气生薯。在成熟的块茎表面形成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形状各异、坚硬的、颗粒状的黑褐色或暗褐色的斑块,也就是病原菌的菌核,不容易冲洗掉,而菌核下边的组织保持完好。也有的块茎因受侵染而导致破裂、锈斑和末端坏死等。2.2 病原菌侵染特点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丝核菌溃疡病的病原菌侵染所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其无性繁殖阶段是立枯丝核菌, 有性世代为,为兼性寄生菌。该病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可随植物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核形式在块茎上或土壤里存活过冬。第二年当马铃薯播种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病菌侵染幼芽,并迅速在细胞内扩散,进入皮层和导管组织,从芽条基部产生的侧枝也可被病菌侵染。在生长季节又可侵染近地表的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该病菌能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生长, 菌核在8℃~30℃之间皆可萌发,担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3℃,低温潮湿的环境利于该病的发生, 最适宜该病害发展的土壤温度为18℃。当外界条件不适宜快速出苗时,如低温和土壤过湿,它会对幼芽产生极大的危害。2.3 黑痣病防治措施2.3.1 农业措施选用无病种薯, 培育无病壮苗, 建立无病留种田。由于菌核能长期在土壤中越冬存活,可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避免重迎茬。注意地块的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易排涝,以降低土壤湿度。适时晚播和浅播,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间,减少病菌的侵染。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入生石灰等消毒。2.3.2 化学防治药剂拌种,为防种薯带病和土壤传染,栽种时薯块用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稀释液浸种或2.5%适乐时、3.5%满适金等药剂稀释后拌种。垄沟药剂喷雾,用25%的阿米西达悬浮剂等,在种薯播种到垄沟后马上进行沟内喷药,使药物均匀喷到土壤和芽块上,然后复土;进行土壤消毒,用土壤消毒剂PCNB(五氯硝基苯)混合在种植带上,可降低该病害的发生。2.3.3 生物防治用木霉菌和双核丝核菌作为生物防治可减轻此病害。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温柔/一刀!

    温柔/一刀!

    希望农业部门能够加强病害防治保障农民收成。

    2023-11-07 06:32

  • _anges_5276_

    _anges_5276_

    听这种病病情很严重得及防治啊!

    2023-08-20 05:32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