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业种植技术 > 防治油菜菌核病该怎样用药

防治油菜菌核病该怎样用药

农信网 2023-07-09 05:07:01 农业种植技术 483

防治油菜菌核病该怎样用药

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冬油菜受害重。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 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叶片染病 初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暗青色,周缘浅黄色,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花瓣染病 初呈水浸状,渐变为苍白色,后腐烂。角果染病 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我国南方冬播油菜区10-12月有少数菌核萌发,使幼苗发病,绝大多数菌核在翌年3-4月间萌发,产生子囊盘。我国北方油菜区则在3-5月间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里弹出,借气流传播,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长出菌丝体,致寄主组织腐烂变色。病菌从叶片扩展到叶柄,再侵入茎秆,也可通过病、健组织接触或沾附进行重复侵染。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或越夏。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小于30mm则发病轻,低于10mm难于发病。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早春寒流侵袭频繁或遭受冻害发病重。

防治方法 根据该病发生为害特点,应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才能控制其流行。(1)实行稻油轮作或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可减少菌源。(2)多雨地区推行窄厢深沟栽培法,利于春季沥水防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3)选用抗、耐病品种。如秦油2号、中双4号、蓉油3号、江盐1号、豫油2号、滁油4号、甘油5号、皖油12号、13号、核杂2号、赣油13、14号、油研7号、黔油双低2号、青油14号、821、81004等。(4)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10%盐水选种,汰除浮起来的病种子及小菌核,选好的种子晾干后播种。(5)每年9月选好苗床,培育矮壮苗,适时换茬移栽,做到合理密植,杂交油菜667m2栽植10000-12000株。(6)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倡施用酵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及硼锰等微量元素,防止开花结荚期徒长、倒伏或脱肥早衰,及时中耕或清沟培土,盛花期及时摘除黄叶、老吉,防止病菌蔓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发病。(7)药剂防治。稻油栽培区 重点抓两次防治。一是子囊盘萌发盛期在稻茬油菜田四周田埂上喷药杀灭菌核萌发长出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二是在3月上、中旬油菜盛花期一、二类油菜田喷80%多菌灵超微粉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7天后进行第二次防治。此外还可选用12.5%治萎灵水剂500倍液或40%萎灵粉剂1000倍液、50%复方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也可用菜丰宁100g对水15-20L,把油菜的根在药水中浸蘸一下后定植。提倡施用真菌王肥200ml,与50%防霉宝600g混合加水60L,于初花末期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效达85%。也可在油菜盛花初期喷洒20%防霉宝缓释微胶囊剂667m2用药40g,防效优于多菌灵、赤霉清等。(8)生物防治 用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 和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及 T.harzianum) 效果较好,有希望推广

防治油菜菌核病该怎样用药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彩凤追月

    彩凤追月

    控制油菜菌核病需要选择合适药物和方法谨慎用药。

    2023-10-09 06:48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