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农业种植技术 > 农药入门常见问题

农药入门常见问题

农信网 2023-09-02 02:04:01 农业种植技术 626

农药入门常见问题

1、 农药的主要剂型有哪些?举出一种剂型的配制。

农药的剂型是原药经加工因形态及用途不同而区分为各种剂型,如乳油、粒剂等。

主要农药剂型有:粉剂、粒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浓悬浮剂及胶体剂、乳油(附浓乳剂及水剂)、种衣剂、油剂、缓释剂、烟剂等。

Eg: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将液态原药与分散剂混合或互溶,再与吸附性强的填料混合,经粉碎达到规定细度而成,一般只能制成10%以下有效成份含量的可湿性粉剂;或将固态原药与一定 量添加剂和填料混合,经粗粉碎、细粉碎而成母粉(粒径5微米左右),再与分散剂及初步粉碎的填料混合,再经粉碎达到规定细度,混合而成高含量可湿性粉剂。

2、 按防治对象分,农药分哪几类?各举两种常用药。

可分为以下几种:

杀虫剂:乐果、吡虫啉

杀螨剂:杀螨特、哒螨酮

杀菌剂:代森锰锌、稻瘟净、多菌灵

杀线虫剂:棉隆、呋喃丹

除草剂:盖草能、草甘膦、百草枯

杀鼠剂:大隆、灭鼠优

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吲哚丁酸

3、 农药有哪些主要使用方法?指出每种方法突出优点或缺点。

(1)喷雾法:

A、压力雾化法:

B、弥雾法:

C、超低容量弥雾法:

其优点是:可大面积喷洒,适用性强,对于抗性研究的处理运用灵活,浓度的控制也十分便利;

其缺点是:由于喷雾法一般属于液剂农药,喷洒后容易残留在作物表面,甚至渗入土层内,造成土质恶化,另外药液会随着土层内的水汇入河流、湖泊等,造成水质污染。

(2)喷粉法:

其优点是:使用方便,精确度要求不高,只需配合气流吹散沉积在作物上即可。

其缺点是:污染大气,而且首环境因素影响大,若喷药后24小时内降雨,一般需要补喷。

(3)撒施法及泼浇法:

其优点是:该法可使药剂穿过茂密的茎叶而沉落稻害虫活动的场所。

(4)土壤施药法:

其缺点是:药剂容易流失,黏重或有机质多的土壤对药剂吸附作用强而使有效成分不能被充分利用,而且土壤中的酸碱度及某些盐、重金属往往会使药剂分解。

[netxpage]

(5)拌种法:

其优点是:比较有效地防治睇下害虫。

(6)种、苗浸渍法:

(7)毒饵法:

其优点是:

(8)熏蒸法:

其优点是:由于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因此可以彻底消灭害虫和病菌。

其缺点是:此方法受温度影响较大。

(9)农药的混合使用:

其优点是:能有效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对象,减少施药次数,延缓有害生物的发展速度,提高对被保护对象的安全。

4.农药的原药为什么要加工成各种制剂?农药有哪些主要的加工剂型?哪些水基性制剂?如何准确鉴别常见剂型?农药的原药为什么要加工成各种制剂?

答:A.分布均匀;

B.由不溶于水变为可溶于水;

C.高毒变低毒,提高残效期;

D.方便使用,提高工效。

农药有哪些主要的加工剂型?

答:乳油EC;浓乳剂;水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悬浮剂;胶体剂;水分散性粒剂;

微胶囊剂;微乳剂;

其他:粉剂(Dust);块剂(tablet);油剂(Oil Solution);烟剂(Smoke);缓释剂(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种子处理剂;气雾剂;超低容量剂。

哪些水基性制剂?

答:水溶剂、微乳剂、乳剂、悬 浮剂、悬浮乳剂、微胶囊剂等等。

如何准确鉴别常见剂型?

答:鉴别乳油、悬浮剂、浓乳剂、水剂:用烧杯装满4杯清水,用胶头滴管分别滴一滴到清水中,观察其现象。 如无明显变化的是水剂;能悬浮在水中的是悬浮剂;可分散成乳状液的的油状均相液体的是乳油;为水包油型不透明乳状液体的是浓乳剂。

5.影响杀虫剂药效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答:一、温度和湿度对杀虫剂药效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田间气温的升高,一些杀虫剂的效果也显著提高。例如苦楝种子油乳剂是防治柑橘红蜘蛛的有效触杀剂。 若田间温度高,其药效更好。另一些杀虫剂,例如除虫菊酯类的某些品种以及DDT对某些害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却具有负温度系数,即其药效随着气温的升高 反而降低。相对湿度对谷实夜蛾杀卵活性的影响,相对湿度在98%~100%条件下,氟铃脲表现了高度活性,而相对湿度在85%的条件下,其活性显著降低。

[netxpage]

二、光照对杀虫剂药效的影响:有机合成杀虫剂大多是光分解的,如辛硫磷等在光照条件下药效迅速降低。但有些植物次生代谢物在光照条件下对害虫的毒杀效果成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地提高,如茵陈二炔等显示出光活化的特性。

三、营养因素对杀虫剂药效的影响:取食水稻幼穗的二化螟幼虫对对硫磷的抗性相当于取食稻茎的抗性的2.5倍。

四、害虫种群结构和消长动态对杀虫剂药效的影响:荔枝蝽在10月下旬到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虫的***已成熟,对敌百虫的耐药性强。而到5月上旬至7月上旬,成虫处于衰老期,虫体脂肪含量极低,最易被杀虫剂杀死。

6农药助剂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主要特征?如何运用?

答:惰性填充剂:调节含量;便于加工。应用于粉剂和可湿性粉剂加工时做填充料

湿展剂: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药剂容易在靶体上展开分布。用途:可湿性粉剂加工。

乳化剂:使油水相溶形成乳液。用途:乳油加工。

溶剂:乳油加工的必要成分。用途:溶解农药原药以便配制成乳油。

分散剂:原药分散剂:加工浓乳剂、悬浮剂和乳粉等。粘度高的物质,如纸张废液和废糖蜜。固体农药分散剂:加工粉剂时加入,能够防止粉粒结块。

粘着剂:增加农药在固体表面的粘着能力,提高药剂抗雨水冲刷能力,延长持效期。如某些矿物油、明胶和淀粉糊等。

稳定剂:提高农药制剂储存期间的稳定性。抗凝作用。

增效剂:本身不具有活性,加入到农药中,能够明显提高药剂的生物活性,提高药效的物质。 如芝麻素、增效醚和增效磷等。

7农药混用效应有哪些?如何判断?P 42

1.增效作用(Synergistic effect):混用时的毒力大于各单剂单用时的毒力总和。

判断:共毒系数(CTC)大于100

2.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混用后的毒力等于混用中各单剂农药单独使用时毒力之和。

判断:共毒系数(CTC)接近100

3.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effect):混用时的毒力低于各单剂单用时毒力总和。

判断:共毒系数(CTC)小于100

8农药发展可分为哪3个历史阶段?各举2种代表性农药品种。

无机农药:波尔多液,氧氯化铜,硫磺

有机农药:敌敌畏,呋喃丹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阿维菌素,赤霉素

9按照防治对象分类,农药一般包括哪几类?各举2种代表性农药品种

杀虫剂:敌敌畏,克百威

杀螨剂:苯丁锡,噻螨酮

杀菌剂:阿维菌素,稻瘟净

杀线虫剂:克线磷,涕灭威

除草剂:草甘膦,百草枯

杀鼠剂:磷化锌,大隆

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10毒性与毒力的区别与联系。

毒力(Toxicity):毒力指化学药剂对防治对象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即农药对昆虫的毒力。毒性(Toxicity):广义地说,化学物质对高等动物及有益生物所表现的毒害作用,狭义地讲,毒性即农药对人畜的毒性。

毒力和毒性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标准化饲养的供试生物(昆虫、病菌和杂草等;大白鼠、小白鼠、鱼类、兔、狗等)和精密的测试方法在室内测定出来的。

表示单位:

对昆虫的毒力:LD50:ug/g ,即:LD50值越小,说明该药对昆虫毒力越高。

对人畜的毒性:LD50:mg/㎏(供试生物用大白鼠、小白鼠、鸡、狗、兔等),即:LD50值越小,说明该药对高等动物的毒性越大。

11简述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药如能正确使用除能起到防病治虫的效果外,还能对植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农药对作物的影响主要有:

1.刺激作物生长:许多农药在低浓度下对作物有刺激生物生长的作用,如2,4-D类,呋喃丹,久效磷、波尔多液等。

2.使作物产生药害:药害(Phytotoxicity):指因农药使用不当对作物产生的毒害作用。包括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

12如何科学使用农药?

依据下列基本原则:一、根据有害生物的特性合理选用农药,二、充分发挥和利用农药的禀性,三、利用农药的选择性四、农药的安全使用

85.05mg/kg属于高?中?低毒?:中毒。

14阿托品可用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解毒

15简述昆虫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机制

外来的,无论是物理还是化学的刺激,经轴突的内外电量变化转变成生物电即引起神经膜电位的改变而产生神经冲动以动作电位的形式沿着感觉神经元传入中央神经系统。在突触部位的动作电位转变为化学介质的单向传递。

[netxpage]

16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有哪些?与此对应的杀虫剂的主要作用方式有哪些?

答:杀虫剂可以通过昆虫的口腔、体壁及气门三个途径进入昆虫体内。对应的作用方式为胃毒;触杀;熏蒸。

17药剂发生此作用必须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质(突出的)。

答:胃毒:害虫必须对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不产生忌避和拒食作用,不能让害虫发生呕吐现象而拒食。触杀:要穿透体壁,由于上表皮的亲脂性,因此杀虫剂中脂溶性 强的非极性化合物易溶解于蜡质而被上表皮吸收。熏蒸:气体药剂如氯化苦、磷化氢及溴甲烷等可以再昆虫呼吸时随空气而进入气门,故气体药剂及熏蒸药剂的作用 方式主要为熏蒸。

18试以乐果及另一种亲脂性农药说明昆虫体壁结构与杀虫剂理化性质的关系。

答:乐果及辛硫磷都是亲脂性农药,有良好的触杀作用。昆虫体壁的外层是表皮,表皮分三层,最外层是护蜡层,其次是蜡层,由真皮细胞分泌,内含蜡质,是表皮 的防水层。第三层是角质精层。外表皮的主要成分为鞣化蛋白质、几丁质和脂类。所以触杀型药剂一般都为亲脂性的,才易溶于蜡质而被上表皮吸收,而发生触杀作 用。

19药剂如何穿透虫体到达作用靶标,目前有哪两种观点,简述之

答:1)垂直移动学说:药剂从表皮穿透,经过皮细胞进入血腔,随血液循环到达作用部位神经系统。这个过程中包括了可能有部分药剂有血液转移到气管系统,由微气管进入神经系统。

2)水平移动学说:药剂从侧面沿表皮的蜡层进入气管系统,最后由微气管到达作用部位神经系统。

农药入门常见问题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夜凄凉

    夜凄凉

    抱歉,我无法提供相关评论。

    2023-11-13 09:07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