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要点(9)

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要点(9)

农信网 2023-10-25 03:53:01 养猪 905

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要点(9)

3.鉴别诊断

本病的最急性型病例常突然死亡,慢性病例的症状、病变都不典型,并常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单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难以确诊,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的综合资料分析、判定。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相区别。最急性病例,咽喉部的肿胀和炎症,剖检时的胶冻样浸润都与败血型的炭疽相似,但猪急性炭疽很少发生,且不形成流行。剖检时炭疽脾脏肿大与猪肺疫不同,如取局部病料细菌学检查,两者病原形态等有明显的不同,易于区别。

4.防治措施

在部分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带有巴氏杆菌,由于不良因素的作用,常可诱发本病。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办法,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以增强猪体的抵抗力;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以增强猪体的特异性抵抗力。

发病时,隔离病猪,及时治疗。病猪可用青霉素水剂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3~5天。链霉素为1g,每日分2次肌肉注射。20%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小猪为10~15mL,大猪为20~30mL,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

对洪涝地区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猪舍的墙壁、地面、饲养管理用具要进行消毒,粪便废弃物堆积发酵;必要时,对发病群的假定健康猪,可用猪肺疫抗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剂量为治疗量的一半;患慢性猪肺疫的小僵猪淘汰处理为好。

(六)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1.流行特点

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猪丹毒杆菌主要存在于带菌猪的扁桃体、胆囊、回盲瓣的腺体处和骨髓里。病猪及带菌猪从粪尿中排出猪丹毒杆菌,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该病也可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等吸血昆虫传播。

2.临床症状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败血型猪丹毒常见体温升高达42~43 ℃,稽留不退,虚弱,不食,有时呕吐。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黏液,小猪后期可能下痢。严重的呼吸增快,黏膜发绀,部分病猪耳、颈、背等部皮肤潮红、发紫。病程短促的可突然死亡,病死率80%左右。慢性猪丹毒病常见皮肤坏死常发生于背、肩、耳、蹄和尾,局部皮肤肿胀、隆起、黑色、干硬,似皮革。经2~3 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无毛的疤痕。慢性关节炎表现四肢关节肿胀,腕关节较为常见,病腿僵硬、疼痛,跛行或卧地不起。呼吸急促,通常心脏麻痹突然倒地死亡。

3.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猪舍用具保持清洁,定期用消毒药消毒。每年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目前用于防治本病的疫苗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两大类。乳猪的免疫因可能受到母源抗体的影响,应于断乳后进行;如在哺乳期已进行免疫,则应在断乳后再进行一次免疫,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做好猪舍灭蚊蝇、灭蚤虱工作。

检测出猪丹毒后,应立即将病猪隔离,及早治疗。猪圈、运动场、饲槽及用具等要认真消毒。粪便和垫草最好烧毁或堆积发酵进行生物热处理。发生猪丹毒疫情后,应立即对全群猪测温,病猪隔离治疗,死猪深埋或烧毁。与病猪同群的未发病猪,用青霉素进行药物预防,待疫情扑灭和停药后,进行1次大消毒。

将发病猪群隔离处置后,正常猪注射猪丹毒疫苗,巩固防疫效果。对慢性病猪及早淘汰,以减少经济损失,防止带菌传播。

(七)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蚊虫为传播媒介,猪以流产、死胎和睾丸炎为特征。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其列为乙类人间传染病。

1.流行特点

我国是乙脑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80%以上。目前为止我国除新疆、青海、西藏无乙脑病例报道外,其它省市均有乙脑病例发生。乙型脑炎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于7~9月份蚊虫孳生繁殖和活动季节。除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散在发生外,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严格的季节性,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发病数的80~90%。我国华中地区流行高峰在7~8月份,华南提早一个月,华北推迟一个月。猪群中的流行特征为感染率高,发病率低,一般为隐性感染,绝大多数在病愈后不再复发,成为带毒猪。一般来说,猪的自然感染高峰比人乙脑流行高峰早3-4周。

猪乙脑的主要传染源为带毒动物,其中猪和马是最重要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马是病毒的天然宿主,猪是病毒的增殖宿主和传染源,病毒通过蚊→猪→蚊循环,使乙脑病毒不断扩散。鸟类也是本病毒的重要储存宿主。鸟类感染后能产生较高滴度的病毒血症。在日本从多种鸟类血液中查到乙脑病毒的抗体,且从苍鹭的雏鸟中分离出乙脑病毒。除猪和鸟类之外,牛、羊、蝙蝠等其他动物均可感染乙型脑炎病毒而成为本病毒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按蚊等)叮咬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三带喙库蚊。越冬蚊虫可以隔年传播病毒,病毒还可能经蚊虫卵传递至下一代。病毒的传播循环是在越冬动物及易感动物间通过蚊虫叮咬反复进行的。猪还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dnlzlkdjcvb

    dnlzlkdjcvb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做好应对准备,确保动物疫病不要再给灾区带来更多的压力。

    2023-12-11 03:05

  • 小小白云

    小小白云

    这些防控要点真的太重要了,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3-11-17 15:29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