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猪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猪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农信网 2023-11-27 06:14:01 养猪 949

猪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猪、牛、羊等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口蹄疫病毒在免疫学与遗传学上具有多型性和易变性,以各主型病毒接种动物,只对本型产生免疫力,没有交叉保护作用。在自然条件下,含毒组织和被污染的饲料、饲具、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到数月之久。在低温和有蛋白质保护的条件下,有利于延长病毒存活时间。高温和日光对病毒有毁灭作用。在直射日光下,60分钟后病毒就可死亡。病毒对酸和碱十分敏感,pH值低于6或高于9时,能很快杀死病毒,因此,1%-2%氢氧化钠、30%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等都是口蹄疫的良好消毒剂。

一、流行特点

此病为偶蹄兽的传染病,通常是牛、羊先发病,然后感染猪。但近年有的流行毒株对猪致病,而对牛、羊不致病。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通常是幼畜较成畜易感,幼畜死亡率高。此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以秋末、冬春为常发季节,尤以春季为流行盛期,但在大群饲养的猪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猪发热期,其呼出的气体、粪、尿、眼泪、唾液和乳汁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病毒进入易感猪的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粘膜和皮肤而感染发病。病毒借风力可传播远至60公里以上的距离,因而常见有远距离的跳跃式传播。病猪肉及其制品的调运、饲喂未经煮沸的泔水、被污染的运输工具和饲养管理用具及饲料,是此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二、症状

猪自然感染潜伏期2-8天,人工感染20-72小时后出现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减食或拒食。蹄部(蹄冠、蹄叉、蹄踵部)上出现局部发红、微热等症状,不久形成淡黄或淡白色突出于皮肤表面的水疱,疱壁发亮,内含数量不等的透明或微混浊浆液。水疮大小自米粒到蚕豆大,有时融合呈长圆形。当蹄部刚出现水疱时,跛行不明显,到跛行明显或不能站立时,水疱多已破溃。破裂的水疱留下表面出血的糜烂面,呈暗红色,如继发感染严重,可使蹄壳脱落,有的虽不致发生蹄壳脱落,但可造成蹄匣变形。

病猪口腔内粘膜和鼻盘皮肤上,也常出现水疱。母猪乳头皮肤也可出现水疱,特别是哺乳母猪更为多见。少数猪还可能在会阴、阴唇或阴囊发生水疱。成年猪一般为良性经过,哺乳仔猪常因心肌炎(虎斑心)、胃肠炎或母猪拒绝喂奶而整窝死亡。

三、防制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未发生口蹄疫的地区,要通过加强检疫,强化兽医卫生监督,加强疫病监测,严禁从疫区引进易感动物及畜产品,防止疫病侵入。

2出现疫情及早防治。在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按照早、快、严、小的灭病原则,做好下列工作:(1)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猪口蹄疫传播很快,兽医人员要做到早发现、及时诊断,并立即上报疫情。对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畜,可用高免血清并配合用消炎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2)划定疫点疫区,严格封锁,封锁区内的病畜及同群畜要以最快的速度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禁止封锁区内的易感牲畜及畜产品流动,封锁区内病畜的粪、尿及受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以及外界环境要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消毒。进出封锁区内的车辆都要进行消毒。疫点疫区内最后一头病畜处理或死亡后14天内不再出现疫情,经过彻底消毒和检查验收合格才能解除封锁。(3)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易感牲畜要紧急接种相应毒型的疫苗,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Xylia

    Xylia

    猪口蹄疫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更加有力的防制措施,保护好猪群的健康。

    2023-12-11 16:18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