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三农资讯 > 养蟹赚钱吗?

养蟹赚钱吗?

农信网 2015-03-31 10:42:00 三农资讯 174

我国河蟹产业的现状

我国的河蟹于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产业规模,之后以年均约30000吨的增幅迅猛发展,2006年达到了450000吨,已经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独具特色的水产新兴产业。它经历了由沿海到内地、由天然捞苗到人工生态育苗、由粗养到围网精养这三个极具标志性的发展阶段。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国的河蟹产业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养殖实用技术推广,在世界上都是一枝独秀。

但是,我们在蟹业发展的同时却面临着三大尴尬:一是优质大闸蟹产量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20世纪90年代进入国内4大河蟹批发市场的成蟹,雌雄平均规格在200克左右的比比皆是,而现在能达到175克就可以独领风骚了。二是正宗长江大闸蟹品性退化。过去那种“青背白底黄毛金爪”满身光泽的大闸蟹已十分罕见,而体黑肢短爪乌个小的变种河蟹却充斥于市。三是养蟹单位面积、效益一年不如一年。20世纪90年代湖泊散养河蟹投人与产出比一般在1:5以上,而如今能达到1:3就相当不错了。究其原因,我认为既不是技术上出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也不是受制于市场价格因素的冲击,而是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宏观决策跟不上河蟹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出现了严重的滞后和一些不应该有的偏差。管理也是一门科学.但愿我的一家之言,对读者能有所启发。

二、湖泊养蟹的现状

首先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湖泊水域都能养殖河蟹的。行政决策部门要听取水产专家的意见,对辖区内的湖泊水域进行科学分类,哪些是适宜养殖的?哪些是经过改造和培植资源后可以养殖的?哪些是根本不能养殖的?哪些适合粗养?哪些可以进行精养或半精养?各地湖泊水域情况不同,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以湖南省华容县为例,3公顷以上的湖泊有20多个,可真正适宜于养蟹的还不到一半。20世纪90年代养蟹的7个湖泊个个能够赚到大钱,而现在所有的湖泊都在养蟹,能赚钱的只剩下两三个,其余的湖泊则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养蟹效益早已今非昔比、大不如前,这就是一哄而上盲目发展造成的恶果。

三、湖泊养蟹的前景如何

如前所述,我国真正的优质商品蟹只能产于天然湖泊,而不可能产于稻田、池塘等小水面和高密度精养,这是已经被各地养蟹实践所证实了的科学结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湖泊养蟹的前景十分广阔,怎么评估也不会过分。但湖泊养蟹所面临的3大现实又不容乐观:

(1)养殖面积趋于饱和。长江流域从东往西数,东太湖围栏养蟹早已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由于在国计民生中水远比蟹重要,2007年无锡蓝藻一闹影响太大了,证明太湖超负荷养殖明显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国策,所以政府势必会对太湖围栏养蟹采取限制措施,以还福于民。塥湖、长荡湖养蟹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饱和,再扩大规模已无潜力可挖。鄱阳湖区因水位落差大,好多外地投资者都乘兴而来,铩羽而归;有名的赤湖资源再好,因与鄱阳湖和长江通连,养蟹效益有限。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湖湖有蟹,20000公顷的洪湖早已为辽蟹盘踞,习惯成自然,一时半会你还“赶”它们不走。湖南的情况同湖北一样,湖泊资源退化,河蟹越养越小,辽河蟹与长江蟹为争夺地盘一直在捉对厮杀。

(2)污染日趋严重。太湖无须再说,安徽的巢湖、江苏的洪泽湖都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养蟹红火过一阵,它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也都在工业污染的折磨下风光不再。而湖泊投肥养鱼技术的普及,使两湖及内陆地区的湖泊迅速富营养化,湖湖都是臭水,其结果是鲢鳙鱼大丰收河蟹大减产。

(3)养殖技术严重滞后。新加入养蟹队伍的不说,就是多年养蟹的“老兵”,如何辨种、投苗、管理和捕捞,都还相当盲目,有的还常闹笑话。试问身处知识经济时代,不懂技术如何养蟹?尽管我国河蟹总量年年递增,优质蟹产量却呈萎缩趋势,根源也就在以上三点。物以稀为贵,市场上劣质蟹产量越多,价格还有可能下跌,而优质大闸蟹的价格仍有向上攀升的市场空间。那么,怎样才能占得这个先机呢?可以预见的是:得技术者得天下,有资源者定乾坤。

四、建立蟹业准入制度

1997年是我国蟹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养殖河蟹进入了“暴利时代”,各地盲目发展,不法供种商乘机以次充优牟取暴利,整个养蟹业在狂热中蕴含着巨大的隐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向政府部门提出了建立蟹业准入制度的初步构想,主要内容包括:(1)科学界定养蟹水域,不能养蟹的水域不要挤进圈子里来凑热闹。(2)人工育苗(当时还没有土池育苗)场的资质要进行考核,亲本要进行鉴定,劣质亲本不准许下池布苗。(3)严格流域水系界限,蟹种不准跨流域放养。也就是说,不允许辽河苗、瓯江苗进人长江流域各省水域养殖。

稻田养河蟹是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又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式,它可使水稻少施1次肥料,又可拉加稻谷产量,使蟹、稻获得双丰收。稻田养河蟹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般投放蟹苗,饲养16~17个月,亩产成蟹可达50~80千克。如果投放幼蟹养1年,亩产成蟹可达50~70千克,亩产值达万元以上。据研究,连续3年养蟹的稻田,耕层0~15厘米的土壤有机质提高1倍左右。可见,稻、蟹共生的结构模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城市、郊区发展稻田河蟹养殖,对于服务“菜蓝子”工程和农村脱贫致富,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稻田养蟹准备

养蟹的稻田,应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保水性好的单季稻田,前茬作物一经收割离田,要及时搞好规划和整修。(1)开沟作畦:根据稻、蟹共生的需要,在稻田四周离田埂1.5~2米外开挖一条围沟,围沟中间每隔2.5米挖畦沟与围沟通连,沟宽0.5米,深0.6米。畦面供种稻,沟内供养蟹。(2)人造蟹洞:为避免河蟹掘穴造成水沟淤塞,在水沟沟坡离畦面25厘米处,每间隔40厘米左右,用直径12~15厘米的扁圆形棍棒,戳成与畦面成15度斜角,深20~30厘米的洞穴,供河蟹隐蔽穴居。为防止河蟹相互格斗致残,两坡间的洞穴以交错设置为宜。(3)清田消毒:田块整修结束后,每亩用生石灰30~35千克,化水后,全田泼洒,以杀灭敌害,预防病菌蔓延。(4)田块的选择:养蟹稻田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田四周筑宽1.3~1.5米、高0.8米的田埂并夯实,田埂上围起高 0.75~0.80米的钙塑板,或其它光滑的材料均可,用毛竹固定,稻田内开沟,使稻田成田字型的小块,沟宽0.8~1.2米、深0.6米,沟内种植水葫芦、浮萍等,每小块田设1~2个食台。(5)防逃设施:河蟹善逃,因此必须筑好防逃设施。具体方法是:沿田岸挖深沟,用砖砌或安装薄水泥板平田岸。根据田块大小,在田里挖“井”字型或“十”字型的蟹沟。蟹沟一般宽50厘米,深80厘米,同时也可挖几个1.5~2米见方,深80厘米的蟹溜。防逃措施是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也是资金投放的重点。因此,防逃材料既要牢固耐用,又要求施工严格。通常四周田埂要用水泥板或砖块砌成两面光滑的防逃墙,墙高0.5米,墙基下埋0.2米左右,墙体三面脱空,没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在田岸上每隔2米打一根小木桩,将油毛毡竖着铺开,用铅丝或木条将油毛毡固定在木桩上。还有一种做法是在稻田四周砌一条高1米以上,内面光滑的围墙,基部进水口4个,离水面60厘米以上处,用1条15厘米宽的硬塑料薄板,弯成弓形插入即可。此法具有成体低、防逃性好的特点。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围拦,做到内可防蟹逃之患,外可防敌害进田。

二、稻田养蟹中水稻的管理

稻田养蟹,对水稻应选择抗病虫害、抗倒伏的品种。采取少耕直播或常规移栽均可。管理措施着重协调稻、蟹共生的矛盾。(1)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以减少对河蟹的毒害,另一方面有些有机肥还可作河蟹的饲料。在施足基肥情况下,通常以饼粕作追肥为佳,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尤其要减少化肥的追施次数和数量。确需用化肥作追肥时,宜用尿素,每次亩用量控制在7.5~10千克。最好不施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因这二种化肥对蟹种有影响,应慎重使用。(2)水质管理:养蟹的稻田,需经常保持畦面有3~5厘米深的水,不任意改变水位或脱水烤田,确需烤田时,只能将水位降至畦面无水层止,分次进行轻烤田,防止水体过小而影响河蟹的正常蜕皮生长。(3)病虫害防治:河蟹尤其是蟹苗对农药比较敏感,所以凡养蟹的稻田,在选用抗病虫害水稻品种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农药,也要注意不可让周围农田的药剂水流入。如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

可采用三种办法施药:一是选用乐果、杀虫脒、叶蝉散、稻瘟净、井岗霉素等对河蟹毒性低的农药;二是准确掌握水稻病虫发生时间及其规律,对症下药,或选择几种农药混合喷施,进行兼治,扩大防治对象,以减少用药次数;三是用药方法要喷施,施药时应先灌水,改药液泼洒为喷雾,改高容量粗喷雾为低容量细喷雾或弥雾。尽量减少农药散落地表水面,施药后结合换水,进行1次套灌,确保田间水体清新,避免农药污染造成蟹死亡。另外采取隔日喷施。用药后要加强观察,发现河蟹有回避反应(出洞乱爬),应及时换水。

三、稻田养蟹中河蟹的饲养管理

(1)种植水草:水稻播种或定植后,水沟水面要及时种植细绿萍、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供河蟹作青饵料,也可供河蟹活动和栖息的场所。(2)蟹种放养:6月上旬,向田中进水30厘米深,插秧1~2天后,将规格为每千克100~200只,体质健壮、肢体完整的蟹种放入田中,放养量每亩 2000~2400只。放养时要均匀,防止局部蟹种过密而互相格斗致残,影响成活率。(3)投喂饵料:河蟹以蚯蚓、螺蚬、低值贝类、小鱼、虾等饵料为主,搭配畜禽饲用的高质量混合饵料,或玉米小麦南瓜丝、谷类等植物性饵料。每天投饵量为河蟹总个体重的5%~8%,并视田间剩饵的多少再确定翌日的投饵数量和品种。投饵定时在下午傍晚为好,定位于水沟岸边上,或投喂在预设的食台上。河蟹每增重0.5千克,需精饵料1千克。(4)水质调节:养蟹稻田每3~5天换1次水,盛夏高温期每天换1次水,换水放在每天上午10时左右,每次换水量为田间规定水体的1/3~1/2。水位要保持离水稻畦面15厘米。换水时水温温差不能大于3℃,还要防止急水冲灌进田,影响河蟹生长。(5)消毒补钙:河蟹养殖期内,每月亩用生石灰10~15千克,化成液体泼洒1次,以杀灭病菌和驱除敌害,并经常补充河蟹需要的钙质营养。(6)五查五定:养殖期间要坚持每天巡塘检查1~2次。查有无剩饵,定当天投饵品种和数量;查水质水体,定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查防逃设施是否牢靠,定维修加固措施;查有无敌害,定防范办法;查有无病蟹和死蟹,定防治挽救措施。

四、稻田养蟹与水稻收割后的管理

水稻在10月下旬或11月收割离田后,为延长河蟹养殖期,通常水沟内仍保持九成满的水位,以满足河蟹对水体条件的要求。适量投饲,做好防逃,按市场需要起捕,捕蟹通常在夜间,先放干沟内水,等多数河蟹爬出洞穴,借灯光捕捉,捕后再放水,如此反复捕捉3个夜晚,大部分可捕净。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暂无评论,欢迎沙发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