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养猪场中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是如何与病毒对抗的)

养猪场中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是如何与病毒对抗的)

农信网 2023-08-18 06:08:01 养猪 401

养猪场中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是如何与病毒对抗的)

机体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前者指获得性免疫力产生之前,机体对病毒初次感染的天然抵抗力,主要为单核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干扰素等的作用。后者指抗体介导的和细胞介导的抗病毒作用。

当机体感染病毒时,会诱导产生各种免疫反应,而不同种类的病毒,其抗病毒免疫应答的过程是不一样的,现以流感病毒为例。

在病毒感染早期,受感染细胞会产生和释放干扰素;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也开始活化,其杀伤作用会在感染后第3天左右达高峰。随后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也开始活化,8~9天作用达到高峰,2周开始凋亡,3周左右消失。

在感染后的第4天左右才可检测出特异性抗体,2周左右达高峰,作用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防止再感染;而病毒在感染后4~5天到达顶峰,但在各种免疫效应下,第6天开始下降,第10天感染基本终止。

从上可以了解到,当机体被感染时,诱导的多种免疫反应中,固有免疫(干扰素和NK细胞尤为作用)在病毒感染早期发挥干扰病毒复制、限制病毒扩散的作用;适应性免疫在清除病毒和防止再感染中发挥作用。

抗病毒防疫机制

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

干扰素:当二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可以增殖,而另一种病毒则被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干扰现象(interference),这种能干扰病毒增殖的物质称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

病毒感染细胞,在受感染细胞体内复制的同时,也会刺激受感染细胞产生和释放干扰素,然后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来抑制病毒复制而发挥效应,并很快渗入邻近细胞产生干扰现象,抑制病毒的复制。

第2页 /(共4页)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干扰素比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早,主要在于病毒感染早期发挥干扰病毒复制、限制病毒扩散的作用。

干扰素的主要作用:

各种免疫因素及其抗病毒作用

灭活和清除游离病毒

1.主要靠中和抗体

2.补体能增加抗体的中和活性

3.巨噬细胞清除病毒

保护邻近细胞免于感染、抑制病毒的增殖

破坏感染病毒的靶细胞:

病毒增殖中断

1.抗体加补体的溶细胞作用

2.ctl及某些细胞因子

3.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nk细胞)

4.激活的巨噬细胞

5.自然杀伤性(nk)细胞

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NK细胞通过两种方式杀伤靶细胞:①直接与靶细胞接触,从而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②可在体内产生抗病毒抗体后,借助ADCC效应而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NK细胞效应发生在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之前,甚至可能发生在病毒复制之前,在机体早期抗病毒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病毒抗原可诱导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体液免疫主要针对的游离病毒,它在预防病毒感染及再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可通过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而清除病毒。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幻想曲

    幻想曲

    病毒感染后,期待猪只能够有强大的免疫系统与之对抗,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2023-12-12 17:45

  • 孙本辉

    孙本辉

    希望养猪场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病毒感染,保护猪只健康。

    2023-10-15 11:56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